病从口入,慎吃路边摊。 图形 徐侨唯 制 昨日,由重庆市预防医学会主办的“戊肝流行病学与危害研讨会”在重庆市渝北举行。疾控专家表示,目前戊肝发病率和病死率已居我国成年人急性病毒性肝炎首位,对于喜欢吃路边美食的重庆人来说,预防这种肠道传染病的最好办法就是接种戊肝疫苗。
两个年龄段易染戊肝 市疾控专家介绍,戊肝是由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病毒性肝炎,也是全国法定乙类传染病。2004年到2011年的数据显示,重庆市戊肝发病逐年上升,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35~45岁、50~55岁这两个年龄段是发病高峰。患者职业多为工人、农民、离退休人员及待业人员。但从全国范围来看,重庆市并不是戊肝高发流行区。 不洁饮食是染病主因 戊肝和甲肝一样属于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为主,即粪便中排出的病毒通过污染的手、水、苍蝇和食物等,通过进食而感染。戊肝病毒通常潜藏在不洁的食物中,尤其是不洁的肉食和各类熟食中,街头小吃或是卫生条件差的饭店都有可能成为传播戊肝的场所。 市疾控专家说,重庆人很喜欢吃路边的美食,但那些大排档、小吃摊很多都是无证经营且卫生条件很差,连起码的清洗餐具的水都不能够保证。以小面为例,很多面摊就在一盆“死”水里洗碗,根本不换更别提消毒,这就很容易传播戊肝病毒。 乏力现黄疸当心戊肝 据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7月的戊肝报告称,全球每年大约有2000万人感染戊肝,300多万急性戊肝病例,7万多与戊肝有关的死亡。在常见的甲、乙、丙、丁、戊五型病毒性肝炎中,戊肝被发现得最晚(上世纪80年代),危害性却远高于最早发现的甲肝,病死率也为甲肝的10倍。我国成年人急性病毒性肝炎中,戊肝发病率和病死率已跃居各类型病毒性肝炎首位。 然而,由于最不被人所熟知,所以戊肝又被称为“肝病隐匿杀手”。戊肝和甲肝都可通过进食而感染,且两者起病都呈急性肝炎的表现,如发热、乏力、食欲不振、厌食油腻等等。但戊肝较其它类型病毒性肝炎更容易出现黄疸(表现为眼白、黏膜及皮肤组织黄染,小便呈茶褐色)。重症者会出现极度乏力、呕吐、意识不清、肝衰竭乃至死亡。妊娠晚期的孕妇感染戊肝后,容易引起死胎、流产、产后大出血等,死亡率最高可达39%。 据了解,戊肝的发病人群男性高于女性,一般在洪水或雨季之后流行。市疾控专家表示,一旦患上戊肝,患者人均承担的医药费约上万元。相比治疗,预防更重要,花费也最少。今年10月,我国自主研制出了全球首支戊肝疫苗,预计明年1月将进入重庆市场。 市疾控专家建议,育龄妇女、食品从业人员、大学生、慢性肝病患者、老年人、旅行者等7大类高危人群更应该积极预防戊肝、接种戊肝疫苗。据了解,届时市民可前往当地疾控中心门诊或具有疫苗接种资质医院预防保健科或社区门诊接种戊肝疫苗。 记者 陈瑜 (重庆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