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6 2
开启左侧

中秋是节,亦是“劫”

  [ 复制链接 ]
百姓话题 3013 6 5 天前
你可曾想过,为何古人要设立中秋节?这天上的明月,在古人眼中不仅是一轮清辉,更是一道“天险”。《易经·坎卦》早已警示:“天险不可升也。”而这“天险”,正是我们仰望的月。
月有圆缺,本是寻常天象。但你可知道,月亮对什么影响最大?是水。当月亮运行至我们头顶或脚下,日、月、地连成一线,引力交叠,便催生出一年中最汹涌的潮汐——正如八月十八钱塘江上那排山倒海的怒涛,是月亮对水最直接的召唤。
而我们人体,百分之七十亦是水。月圆之夜,引力同样牵动着我们内在的“潮汐”——情绪随之起伏。有人对月思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人邀月共饮:“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有人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更有醉中问天:“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八月十五的月,能量至盛,人心也最是难平。面对这无可抗拒的“天险”,即便今人亦难从容。于是,古人以智慧设下这中秋佳节。《易经》有言,“节”与“劫”相通,过节如渡劫——安然度过便是节庆,若不能,便成劫难。
为此,他们精心设计了这个仪式:月圆之夜,家人围坐,品桂花酒,尝团圆饼,望月中桂影,思广寒仙姿。在这温馨祥和的氛围中,那些纷乱的思绪自然消弭。这恰合道家“无为”之妙——不强行压制,而以美好引导。
《易经·坎卦》进一步点明:人生无时不在行险。天有天险,地有地险,而人心最险。纵使身处江湖不得不涉险,内心的良善与诚信却永不可失。我们能做的,是“观乎天文,以察时变”,顺应天道,终达“无不为”之境。
这便是中国人最高明的智慧——在变化中持守不变的本质,在不变中顺应万变的规律。
中秋之夜,当你仰望那轮臻至完美的圆月,会发现它正开始悄然亏缺。这恰如《道德经》所言:“大成若缺”。我们拜月,追求的不是完美,而是圆满。圆满即是平衡——懂得欣赏不同形态之美,不为月缺而伤怀,不因月圆而狂喜,修得一颗平常心。
世间法则,无非能量守恒。人生的尺度,长不过四季轮回,宽不过天地四方,高不过苍穹无限。而人生无常,无非悲欢离合。正因有缺,我们才得以修行成长。
若要改变命运、积累福报,究竟该如何?
做情绪的主人——败在脾气,死在生气,贵在志气,硬在骨气,清在正气,赢在和气。
做心灵的守护者——我爱人间如初见,不执着情深缘浅。
做自然的敬畏者——月光所照,皆是故乡;双脚所踏,无非过往。
在这轮海上共同升起的明月里,愿两处相思同望月,此刻也算共团圆。因为真正的团圆,不在距离,而在心心相印。

──── 2人觉得很赞 ────
听你这样一说,就知道一些了
没怎么理会到。
节马上就过完了
我不管,中秋节吃月饼耍假
管它呢,有放假就行
再过几年可以直接到月亮上去过中秋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高级模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