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热浪翻滚,你可能疑惑:“大夏天的,哪来的寒邪?”殊不知,空调冷风吹拂、冰镇冷饮入腹,都让寒邪趁虚而入,阻塞经络、损耗阳气,损伤“脾阳、肾阳”。这不是危言耸听!小孩子常吃冷饮,看似凉爽,实际是把冰化成37°C水的过程,全靠脾胃和肾的阳气转化,长此以往,脾肾俱损,影响生长发育。而对成人而言,寒气内伏可引发腹痛腹泻、关节酸痛,甚至秋冬潜伏为慢性病,如《黄帝内经》所言:“夏伤于寒,秋必痎疟”。而这才是真正的“伏邪”!既然寒暑皆需防,中医讲究“调和阴阳”之道。夏天阳气外浮,内脏反呈虚弱之势(即“外热内寒”),贪凉饮冷如同雪上加霜。如何破局?核心是固护阳气、驱散寒邪,而非一味清热降温。避寒守正:空调温度别低于26°C,尤其护好腰腹和后背(膀胱经易受寒),午睡加盖薄毯。温饮护阳:以热茶代冷饮,姜枣茶温中散寒最适宜。重中之重——艾灸调理:这是最应季节的中医妙法!寒邪伤阳,尤耗脾肾。艾灸的温热之力,直接补脾阳、壮肾阳,恢复“温度转化”功能,从源头上防止寒邪潜伏。艾灸微汗促排湿,又能暖脏腑,正是“以温制寒、以热养阳”的辩证之道。三伏天艾灸,借天时之热“冬病夏治”,驱寒固本,可事半功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