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几乎不跟同事说一句话。日常沟通中,一些看似无害的表达,可能暗含负面效果,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授汤永隆指出,这些句式背后通常隐藏着被动攻击的心理机制。
1.“我就这么一说,你别当真。”
看似轻松调侃,实则包裹着三层心理防御:对直白表达的恐惧、对冲突的逃避、对真实自我的隐藏。
2.“行行行,我这就做。”
不耐烦的妥协伤人伤己。一方面,自己因为长期压抑真实诉求,形成严重内耗;另一方面,为了平衡心理,会通过拖延、敷衍等方式来对待他人,让项目难以开展、关系难以维系。
3.“你太往心里去了。”
安慰别人时,说这样的话本身就是一种审判。这是把他人的敏感当作弱点来指指点点,让人受到二次伤害和愧疚,毫无劝说、安抚的作用。
4.“很抱歉你会这么想。”
这句话很具迷惑性,“抱歉”看似缓和了语气,但后半句点出本意,暗示问题出在你身上。不说自己的责任而只说抱歉,看似认错实则甩锅,甚至有“是你无理取闹”的指责。
5.“都告诉过你了。”
这句话不是善意提醒,而是包含了不耐烦和控制欲的指责——“你记性差”“你为什么不听我的”“你总是出错”,让人感到被轻视和羞辱。
来源:生命时报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