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劳动仲裁裁决生效后,用人单位仍不支付工资,可以采取以下法律措施: 1. 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申请条件:劳动仲裁裁决书生效后(一般需等待15天,若用人单位未起诉),且用人单位在裁决规定的履行期限内仍未支付工资。 所需材料: 强制执行申请书(写明申请人与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事实与理由)。 劳动仲裁裁决书原件及生效证明(由仲裁委员会出具)。 申请人身份证明(如身份证复印件)。 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信息(可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 财产线索(如银行账户、房产、车辆等,可提高执行效率)。 执行法院:用人单位住所地或财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2. 法院的执行措施 财产查控:法院可通过网络查控系统冻结、划拨用人单位的银行账户,或查封、拍卖其财产。 信用惩戒:若用人单位拒不履行,法院可将其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其高消费、招投标等。 刑事责任:若用人单位有能力支付但恶意拖欠,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可追究刑事责任。 3. 其他救济途径 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可要求劳动监察部门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并可能加付50%-100%的赔偿金。 刑事报案:若用人单位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可向公安机关报案。 4. 执行时效 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为 2年,自裁决书规定的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逾期未申请,法院可能不予受理。 5. 执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保留证据:妥善保管劳动合同、工资条、仲裁裁决书等,以备执行阶段使用。 配合法院:主动提供用人单位的财产线索,如银行账户、车辆、设备等,以加快执行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