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博物馆主馆于2005年6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与相邻的重庆市人民广场、人民大礼堂共同形成“三位一体”的城市标志性建筑群。
这是我们在博物馆门口拍的照片,后面就是大礼堂,面对的就是博物馆大门,以前委机关曾在大礼堂办公,后来都搬出来了到学田湾那里了。

经过微信公众号预约,安检后,就到了博物馆里面了,馆里常设有《壮丽三峡》《远古巴渝》《重庆·城市之路》《抗战岁月》《宋庆龄与保卫中国同盟文物资料陈列》《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基本陈列》等13个展览,加以《重庆大轰炸》半景画演示、《大三峡》环幕电影、三峡大坝数字沙盘、互动展示魔墙四大展示亮点,内容丰富多彩,颇有教育意义。

科普小知识:博物馆的前身为1951年成立的西南博物馆——在渝中区枇杷山,1955年更名为重庆市博物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三峡工程的上马和三峡移民的推进,三峡库区淹没搬迁过程中形成了大量文物,要集中搬到一个博物馆去,原来的博物馆显然不够用。
1999年4月,重庆市政府决定新建一个博物馆,2000年9月,国办发文定名为中国三峡博物馆。
三峡博物馆的馆址定在人民大礼堂的中轴线上,人民大礼堂、人民广场、博物馆三位一体,像一把巨型的琵琶。博物馆与大礼堂正对着,中间是人民广场,寓意两个不同时期的标志性建筑的历史对话,而人民广场又是老百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这种设计理念,融入历史和社会的人文情怀以及老百姓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的确很有眼光、很大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