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窍”,指的是身体的通道。
生活在世间,如果我们身体有哪一个窍不通顺,将会很受困扰。说一个人“开窍”了,往往是说他真的通透了、找到窍门或关键点了。人一旦“开窍”,认知发生了觉醒,哪怕跌落谷底,也能势不可挡、直上青云。怎么才算“开窍”了?至少应包括三点。
1️⃣ 不过度在意别人的眼光
有一个著名的“聚光灯效应”理论,是指你会觉得自己好像时刻身处聚光灯下,所有人都在观察你、评价你。而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要忙。别人其实没有那么在意你。太在乎别人的眼光,会在别人的世界里逐渐迷失自己。当你“开窍”了就会明白:世界本就多样,人也不止有一种活法。不必太在意他人的眼光,更不必活给别人看。

要学会把目光往回收,专注在自己的事情里。毕竟,生活是自己的,你过得怎么样,只有你自己知道。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即使不圆满,也不会留下遗憾。
2️⃣ 不强求改变别人
现实中,我们难免会有改变别人的想法,希望对方把缺点一一改掉,并按照我们期待的方式去生活。但事实上,我们不是在改变别人的某个行为,而是在否定那个人的价值观念。人与人的过往经历不同,心态与习惯以不同的方式被塑造。如果你明白了这一点,便不会轻易对人提出改变的要求。作家特德·姜在《你一生的故事》里说道:“成熟意味着看到差异,但又意识到差异并不重要。”真正“开窍”的人,他们深知,自己无论如何都改变不了任何人。所以,多看自己的不足,少关注对方的过失。

你改变不了他人,但可以改变自己。如果都改变不了,那就尝试着去改善、融洽。如果改善也做不到,那你只能接受。改变自己能改变的,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把精力放在可控的事情上,才能获得心境的提升和真正的自在。
3️⃣ 知行合一
王阳明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是指内心的觉知、对事物的认识,行是指人的实际行为。一个人“行”的开端,是知道;后续的行动,则是对“知”的完成。知行合一,是行中有知、知中有行,两者相辅相成。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写:“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当我们对某一事物有了真切、深刻的认识时,这种认识就会自然地转化为行动的动力;当我们在行动中不断明察秋毫、精益求精时,我们就能从中获得新的认识和体悟。

真正“开窍”的人,都懂知行合一的道理。一旦知晓了自己做某件事的理由,就会毫不犹豫地行动起来。在行动中,收获格局的提升,看清以前看不真切的事物,收获累累硕果。所以,在数字化转型成为时代大势的当下,中小微企业一定要解放心智、提升认知。如果对数字化转型的理解不到位、对数字化转型的价值不明晰,很容易被眼前的困难和潜在的风险干扰。建立正确的认知后,一定要行动起来,做到“知行合一”。无界SaaS会结合专业的数字化技术,助力中小微企业开发专属数字化工具,赋能中小微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之路上稳步前行、链接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