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13 0
开启左侧

《真心看哭了》满满的正能量!听抗战老兵讲过去的故事!!

[ 复制链接 ]
百姓话题 11249 13 2014-8-18 15:29:30
本帖最后由 我是传奇 于 2014-8-18 15:36 编辑

很久没有看到这么真实的文章!!不是说写得多好,文采多灿烂。




而是简朴的语言,一个一个活着的人构成了以往那段峥嵘岁月。




过去的历史没有想象那么风光,也没有那么不堪,也许有人活着,才会有人记得。





再过5年,估计你,或者我,都会忘记了吧





本人恳请论坛的朋友认真的看完这些故事。真心拜托。。。





──── 0人觉得很赞 ────
2014-8-18 15:31:53
本帖最后由 我是传奇 于 2014-8-18 15:37 编辑

唐清荣.jpg


一次刺死7个日军的唐清荣:两三百女娃被日军强奸杀死

(这是我们合川的老人)



姓名:唐清荣

生日:1926年1月25日(农历) 现88周岁

籍贯:重庆合川

住址:重庆合川

原属部队: 陆军新编第30师88团3营2连5班士兵

少年时的唐清荣四处流浪,为生计他从军远赴印度,历经枪林弹雨而幸存。

他曾与日军肉搏,一次刺死7个日本兵,亲历丁克路高、密支那、八莫南坎等战役,全连115人最后只剩了包括他在内的17个兄弟。

他也曾目睹日军残暴,虐杀中国俘虏放“人风筝”,两三百名女子被日军强奸,全部杀死在河滩。

流浪少年为生计从军 远赴印度

唐清荣出生于合川一普通农家,兄弟姊妹7个,他排行老三。“因为家里穷,养不活那么多娃儿,我14岁就外出流浪打工。到了一户人家,只要给我碗饭吃,你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摆起我一生的历史,要流泪。”

1943年底,唐清荣流浪到泸州,在蓝田坝听说去印度的抗日远征军在招兵。“我那时不到18岁,生活没着落,就去报名。”

军队的选拔很严格,中国人考完,美国人考,之后英国人还要考。“检查我们的眼睛、身体还有下身。”唐清荣通过了选拔,从蓝田坝出发,一天行军60里,走了一个月才到云南沾益。“上飞机前,全部换装,除了没发枪,背包、子弹盒、干粮袋、美国卡其布衣服,排队过去都领了。”

在飞机上,唐清荣还看见了喜马拉雅山,“飞机是从山的‘穿斗’里面飞,我们有皮带扣住自己,倒是不觉得很颠簸。”两个多小时后他们到了印度,而后又“坐了3天3夜的美国大卡车,再换7天7夜的轮船。”

到了蓝姆迦之后,唐清荣年轻、个子高,就分在了88团3营2连5班。“我所在的排是特务排,专门搞侦查、突袭、敌后渗透和破坏。”

随后,美国人来教中国军人武器使用方法,名叫邱云的翻译官专门翻译。“本来计划是训练6个月,但实际只练了2个月零3天,就上了火线。不过,我在特务排专门苦练了拼刺技术。”正是唐清荣苦练的拼刺技术,才让他在后来的战斗中得以幸存。

唐清荣还提到了严明的军纪。“我们是出国的远征军,代表的是中国,军风军纪非常严格,我现在都还记得‘不打不骂老百姓,不调戏妇女’,调戏妇女是要遭枪毙,没得哪个敢乱来。”

丛林包围战杀3日军 却被饿了8天

1944年4月21日,唐清荣和他的88团被编入中美混合突击队,他们在孟关东南集结向密支那秘密进发了。

“出发前,带了武器、15天口粮、水壶、防蚊药这些。美国人有一个营和我们一起,还有老百姓(缅甸克钦族)做向导。水喝完了,就在山上找嘛。走到空地,就铺上白布板,飞机会来空投补给,有空投我们就吃,没得空投就自己想办法。”

“我们爬的是喜马拉雅山的尾子,山上的森林密得看不见天。我们见过很大一根蟒蛇,它没动,也没咬我们。最可怕的,就是干蚂蝗,树上吊起一大片,闻到人的汗气爬过来悉悉索索地响,要是钻进衣服、绑腿里面那就麻烦了,还好我们涂了防蚊油。”

没前进多久,他们就遭遇了第一场战斗。历史记载简单而明了:5月12日,G团3营在丁克路高,被日军114联队主力包围;88团3营赶到,内外夹击;战至13日下午4时,日军撤退。

唐清荣老人清晰得回忆起了这场战斗。“美国人遭日本人围了,我们上去把日本人反包围在山头上,我们在山顶,日本人在半山腰,山脚又是我们的人。”

说到美军作战,老人直说他们不行。“美国人呀,他们爱干净、怕死,地下脏就卧不下去,打仗他们不得行!我们中国兵哪来那么多讲究,就是地下有坨屎,喊卧倒就卧倒!”

“晚上,我们发射信号弹,红、黄、蓝、白各种颜色,这是事先约定好的联络信号,我们发动攻击,冲下去!不是你死就是我活,黑漆漆都不晓得,来得及就用枪,碰到了就拼刺刀!我记得我刺死了3个,左大腿也挨了一刀,不过不是很严重,刀就戳在我骨头上,骨头硬的嘛,他能把我怎样,反正死不了!”

5月13日,88团3营救出美军后,留下牵制日军。然而,总部居然忘了3营,8天没有空投食物,斑疹伤寒席卷而来,士兵大批死亡。

“我们留在丁克路高搜索,没有空投,饿了8天。我们到处挖蕨菜,吃蕨芨兜兜,嚼起甜甜的,有点水分。有的战友感冒发高烧,浑身起红点点,死的具体人数我不知道,但是我晓得有这事,还好我们连队没有人遭。”

讲到在无人密林中被遗忘的8天,老人再次哽咽无语。坚持17天后,唐清荣和战友们终于来到了密支那。

血战密支那 115人只剩17个弟兄

在密支那的阵地战,每到夜晚,阵地上都会放2到3名哨兵,还有暗哨和游动哨。交通壕周边都挂上手榴弹,用空投降落伞的绳子串上十几个,套起手榴弹的保险,“只要你一踢上,砰砰砰连炸一大片。”

唐清荣很自豪他的拼刺技术和夜袭摸哨技巧。

“日本人的阵地,一般是一班人,藏在一个掩蔽部。我们夜袭摸哨,先从交通壕里爬过去接近。被你发现,我就该死,没发现,我就该弄死你!”

“我们过去先杀哨兵,一般都是双哨。刺刀也有讲究的哦,不能让他发出声,三刀要毙命先刺喉咙,再刺胸部,最后是腹部。解决了哨兵,剩下的事就很简单了,从射击孔里甩2个手榴弹进去,他们还在睡觉,就报销了!排长韩阳带着我,曾经摸了7个掩蔽部。”

提及3营副营长王大光的名字时,唐清荣老人很高兴。“王大光,我很熟,我们关系很好,他是副营长,我是侦查员,平时吃、住都在一起,也是个打仗不要命的狠角!”

唐清荣曾看到过王大光炸碉堡的全过程,他亲率敢死队士兵将集束手榴弹投入敌阵,日军将手榴弹扔回,王大光身负重伤。

“他用了14个手榴弹,捆成2扎,把保险都打开了。青烟子‘嘘嘘嘘’冒的时候,就塞进去。他很厉害,炸了好几个大碉堡,立了不少战功”

说到总攻的时候,唐清荣老人失声痛哭。“发起总攻,那还死得不惨哦!我们8连出发前,满员编制是115个人,最后只剩了17个人!”

攻打八莫、南坎 一人刺杀7名日军

密支那战役,唐清荣受了第一次重伤,被日军子弹击中腹部,肉搏中也被刺刀捅伤腹部。 “我被运到新平洋的14野战医院,住了1个月零2天的院,切除了5段被打烂的肠子,就归队了。”

回到新30师后,唐清荣从88团调至89团,并升任班长、排长,亲历了八莫、南坎战役,以及对日军18师团残部的围歼战。

“打八莫和南坎,我们轻松多了,松活了两把。”但在南坎一个叫“两广”的地方,老人第二次受重伤,他的左小腿、左大腿和右大腿等3处被刺伤。当时他已升为连附(代理连长),并兼任1排排长。

对于一次刺杀7名日军的经历,老人说到日本兵拼刺技术厉害,要不是被围困了十几天,他根本不可能打得赢。

“山上包围他们十多天,漫山遍野地找,当时找到1个俘虏,他说他们班有12个人,4个被我们打死,他1个被抓,还有7个藏在山上。”

“在一个地坑,我听到有声响。用刺刀挑开树木、柴草一看,7个日本兵躲在里面。要放在平时,日本兵的拼刺技术还是很厉害,一般的兵要3对1。围了十几天,他们也饿得没法了。”

“但是日本人有那个性质——坚强!他们白刃战要退子弹,不用枪,跟你硬来。我就刺死了这7个,如果不是他们没力气,我1个对7个,怎么可能打得赢?我自己也有3处被刺伤。”

“心黑”的日军 虐杀俘虏虐杀慰安妇

当唐清荣和战友们攻进市区时,到处都是日军自杀的尸体。“用刀自杀的,用手榴弹炸自己的,死了几百人。我们抓的俘虏,拿饭菜给他们吃,我递给他,日本人就有那么凶。我放下就要走,要不然你看着他,他吃完了还要甩盘子、砸碗。”

日军的拼杀技术和坚强性格让唐清荣老人印象深刻,但他们残暴,也让老人咬牙切齿。

“日本人狠啊!心黑!他们捉住中国兵,放‘人风筝’,很残忍。把大楠竹弯下来,像农村杀年猪一样,捅进俘虏的肛门,连着大肠,再一放把人弹上去,一下把内脏都拉出来。”

“记得在一个叫‘路林河’的地方,有两三百个女娃儿,被日本兵强奸后,全部杀死在河滩上。我们收的尸,看到流眼泪啊,太残忍了!”(对历史熟知的志愿者说,缅北的自然村落,战时很难一次集中这么多女性,按日军败退前有残杀慰安妇的惯例,龙陵、松山均有记录,推测这些被害妇女有不少是随军慰安妇。)

昆明出院后,唐清荣找不到军队,就回到了四川,“我是1945年,农历八月初二到的老家。”

老人现在又退休工资1700多元,战争中受伤留下了后遗症,造成肠梗阻、粘连致使腹痛、无法排便,最终被确诊转换为乙状结肠癌。

当志愿者给唐清荣老人戴上“抗战胜利65周年纪念章”的时候,他大笑着仰倒在座椅上,旋即起身,满眼泪光,“我想起我这一生,就要流泪。这么多年,我想要的就是这个,现在我再没什么遗憾!”

2014-8-18 15:33:09
本帖最后由 我是传奇 于 2014-8-18 15:38 编辑

曹廷明.jpg



张自忠将军警卫员曹廷明:六次生死接力他活了下来

姓名:曹廷明

生日:1914年2月23日(农历 ) 现100周岁

籍贯:山西灵丘

住址:重庆沙坪坝

原属部队: 第33集团军司令部特务营1连士兵

曹廷明原是山西人,战争结束后定居重庆。他原是第33集团军司令部特务营1连士兵,张自忠将军的警卫员。

台儿庄战役,曹廷明参加了三天战斗,不幸被炮弹弹片炸穿左腿,经六次生死接力,他活了下来。

“这辈子,我最对不起的,就是把总司令的两箱书烧了。”这是老人一生中最伤心的事。

几十年来,每个清明节和5月16日张自忠将军祭日,曹廷明老人都会来到北碚梅花山祭拜,无论刮风下雨。老人的女儿说,几十年来,只要一到梅花山,老人就像散了架、丢了魂,但老人身体其实很好。

弹片炸穿左腿 六次生死接力他活了下来

1936年,苦孩子出身的曹廷明,在察哈尔加入了第29军36师,从此开始追随张自忠将军。

他所在的29军,先后在北京丰台、天津马场等地驻扎。1937年8月15日,部队到了河南马连坡,与日军交战近一个星期。后来退到山东,在台儿庄战役,曹爷爷参加了三天战斗。

“茶叶山一战,很艰苦,命令我们打后山,一个30多岁的老百姓给我们带路。上后山的路很窄,只能走两个人的小山路。连长拿着手枪,叫我们爬快点,爬慢了就要被小日本撵上。”

“我们占领了山顶,累得都喘粗气。小日本像羊群一样地扑上来,我们连枪都不用瞄准就打。连长叫我们准备好手榴弹,一人4颗。当时,休息得好的就扔得远。我休息得好,就扔得远,而且一下子就扔出去了,打死不少小日本。”

可就在此时,一颗炮弹突然落在曹廷明身边一米多的位置,但是没有爆炸。“我第一反应就是要把它扔出去,可是烫得狠。战友叫我拿鞋子抱起它扔,我照着那么做了,可是鞋子也没有了。”

后来,日军开始炮轰,曹廷明和战友们趴在地上躲避,“树上,庙里,被炸得稀烂。”日军的炮弹打完了,曹廷明却被弹片炸穿了左腿。

“血到处射,我们当时每个人有两个纱包,我们连长用刺刀划破了我的棉裤帮我包扎,然后叫一个才18岁的传令兵背起我,沿着小路下山。一路上,我们的哨兵给我指路,才把我背到了营部。”

这是曹廷明受伤后,生死大营救的启幕。

“到了营部,来了五付担架,我被抬上了担架。给我发了一块大饼、一碗稀饭,还叫我别喝水,否则伤口会流血。给我抬担架的是两个老头,他们抬着我往团部走。一路上,也是枪声不断,两个老头也受惊不少。”

到了团部,还要继续转运,但是已经没有担架了。“一个60多岁的老乡,就用鸡公车推着我走,他的十六七孙子在前面拉车。推了整整一晚上,第二天10点多才到了师部。”但师部的伤员更多,在这里曹廷明遇到了他们连的伤员。“他们比我的情况好一些。所以,当时汽车来拉伤员的时候,全靠他们把我拼命地抬上汽车的。他们说,我们不管你,谁管你?”

曹廷明最终还是没有挤上汽车,“来了一架牛车,拉着我们到枣庄上火车,枣庄也被日本人占领了,于是继续往前走,直到上火车,火车开到了南房县。”

辗转五六天,曹廷明的伤口没有进行任何处理,已经严重恶化。在南房县医院,他幸好遇到了一个老乡医生,整个医院只有两支麻药,他给了曹爷爷一支。

“他们用纱布在伤口里来回拉,把淤血鲜血都弄出来了。”这种疼痛难以言语。

在南房县医院,曹廷明住了十几天。日军的飞机来轰炸,他不能跑,索性拿被子将头一蒙。“把被子拿开,全是瓦片!”

战事紧张,医院将所有的病员转到驻马店。转院途中又发生了火车相撞,不少伤员死了,幸存下来的曹廷明在车上呆了五六天。后来火车继续开到了武汉,但武汉的医院住得满满的,又转到武昌、罗县、祁村,最后在祁村的医院住了11个月。

“我在祁村住了11个月,整个西北军的伤兵都接走了,医生还不让我走。”曹廷明坚决要走,因为和他住在一起的,只有那些穿黄军装的伤员了。

“我们西北军穿的灰衣服,他们广东、广西还有蒋介石的嫡系,都穿的黄衣服。他们军纪很坏,经常随便拿老百姓的东西,买了东西也不给钱。老百姓找他们要,他们就说老子在前线卖命打仗,拿你点东西算什么!”

最对不起的就是把总司令的两箱书烧了

每次提到张自忠将军,曹廷明老人都会激动异常。志愿者们担心老人身体,从不主动提起这段经历。以下口述,是志愿者在多次与老人的交流中记录下来的。

张自忠将军对士兵的关爱和军纪严明,老人一直不忘,也正是如此,才让老人对将军如此的忠诚和敬仰。

“每次我一想起张自忠将军,就想起他对我们当兵的好啊。他对当官的就严。不管官大官小,只要犯错了,就一定要办他。所以,我们这支队伍总打胜仗。”

“他有一匹马,但很少骑,都是给病号用的。蒋介石送他的滑杆,他也不坐,也是给病号坐。”“他总是和我们一起走路。有一次过江,要涉水过去,他坚决不要部下背他。可是有一班长,不由分说就直接把他背起来,他还在那个班长的背上扭,要下来,后面一个士兵把他的脚抬起来,就这样把他抬过了河。”

“我是他的警卫员,给他站过几次岗。我们一连连长叫吕茂庭,从小跟随总司令,也吊儿郎当惯了。有一次我站岗的时候,他把厨师给总司令做的夜宵——两笼小笼包子偷出来,给我们吃了。厨师回来后看到就破口大骂。可总司令出来说,吃了就吃了,你再给我随便弄碗面就行了。”

“张自忠将军有个外号叫‘张剥皮’,不论官大官小,只要犯了军规,就一定要处理。大家都知道他有个习惯,只要捋胡子就是高兴,但只要两只手摸臀部,就是要办人了。”

1940年5月16日下午4时,张自忠将军壮烈牺牲。

日军对张自忠将军表现了极大的崇敬,军医用酒精清洗遗体,并包扎好伤口,郑重装殓,放进赶制的棺材中,葬于一处山坡上,并立墓碑,上书:支那大将张自忠之墓。当日,38师师长黄维刚带领敢死队,抢回了将军遗骸。

1940年5月28日晨,张自忠将军灵柩运至重庆朝天门码头,蒋介石亲自扶灵执绋,护送灵柩穿越重庆全城。其后,张自忠将军被以国葬之礼葬于重庆雨台山(今梅花山)。

“这辈子,我最对不起的,就是把总司令的两箱书烧了。”老人说到了他这一生最伤心的情。

“总司令牺牲的时候,我在宜昌守卫仓库。有一天,一个哨兵来报信,说日本骑兵来了,马上就要到我们这里了。当时,整个留守处当官的都跑了,我也没有办法请示任何人。”

“我就想到,仓库里还有总司令的两箱书。总司令的书都是兵书啊,这些东西不能落在鬼子手里。我就带着两箱书,到了仓库旁边的一个干堰塘,把书拿出来,那些书我看不懂,就是猪血色皮的,烫金字。我看了看,浇上汽油,点上火,把书烧了。”

“总司令的棺木抬下来的那天晚上,经过了我的仓库,下午五六点钟。那天晚上,棺木就停在那里,我一晚上睡不着觉,就在仓库外面走来走去,难过啊。第二天棺木到宜昌,整个宜昌城里的鞭炮是卖完了,鞭炮炸得地上很厚的一层灰。”

“宜昌的老百姓说,有张自忠在,日本人怎么都不会打过江。张自忠一牺牲,日本人一个星期就过江了。”

2011年4月5日,清明节,志愿者们和曹廷明老人一同祭拜了张将军。在张将军的墓碑前,老人用山西话轻轻叫了一声:总司令……
2014-8-18 15:33:38
本帖最后由 我是传奇 于 2014-8-18 15:40 编辑

周高福.jpg





娶越南富家女的周高福: 2000多人的团最后剩了90多个

姓名:周高福

生日:1923年2月17日(农历)

归队时间:2013年3月9日下午4点 享年90岁

籍贯:重庆江津 后居住于石坪桥街道敬老院

原属部队: 陆军第6军新编39师116团直属特务排二等兵

志愿者们说周高福是个“老顽童”。

青年时候的他不循规蹈矩,甚至是吊儿郎当:爱和美国兵打扑克,赢了不少关金票偷偷缝在背心里;偷了一把日本人的右轮手枪,换了不少钱;认识了一个越南富家女孩,结了婚。

但他同样历经生死,一场战斗下来,2000多人的团,最后只剩了90多个人。

他的不循规蹈矩,是当时中国军队的另一面,也是让他能够活下来的“本事”。

机枪连长用手枪打手腕 诈伤下了火线

周高福出身贫寒,家中三兄弟他排行老二。高小没毕业就辍学了,“上学时间不长,但很喜欢看《薛仁贵西征》《罗通扫北》,能识文断字。”

1943年,周高福所在的乡保每户抽丁。他家中有三兄弟,必须要出一人,他就被带到了泸州市蓝田坝,参加驻印军招兵。“我身高不够,自己在脚下垫了块鹅卵石,遭美国人发现了,NO!没去成,哈哈!”

随后,周高福等新兵从泸州步行到了云南,他被编入陆军第6军新编39师116团直属特务排二等兵,驻守云南驿机场。

“我上过学,字写得不错,就被调到团部直属炮兵连担任文书(上士)。”1944年,第6军筹备滇西反攻,新编39师调至保山一带。5月份,周高福和战友们在漕间集结待命。

“我们是在惠通桥上游,用美国人的橡皮筏渡江的。水是深绿色,老百姓说有毒,粘着皮肉会烂。每个团都有美国联络官、翻译官。”

一提到美国人,周高福老人兴趣勃勃地说起美国人的武器如何好,他最喜欢的是恩菲尔步枪。

“美国人的东西好用,我们国产的木柄手榴弹,就是重庆双碑张家溪的兵工厂造的,经常会被日本人扔回来。美国造的好,拔掉上面的拉环,扔出去3秒就炸。小日本,你来拣哇?炸你狗日的,哈哈!”

“还记得有种德国造的‘强力斯’手枪,美国人拍了照片回去仿造,我们叫‘大拉炮’。我最喜欢恩菲尔步枪,10斤重,弹仓能装8发,可以连放。但那是当官的才有,配给我们的是7.9mm中正式步枪。我们炮兵连配备的是步炮(迫击炮),有82mm和60mm两种,60炮是美国造,82炮是中国造。”

“一寸地,都要拿好多命来换哦!”谈及高黎贡山区的战斗,这是周高福老人说的第一句话。“打仗苦啊,最苦的就是两件事,一是睡不了觉,二是下雨。”

有次行军,极度疲乏的周高福,走着走着就倒在路边睡着了。“下雨也很烦,雨衣外面是水,里面也是水,难受的很。补给跟不上,经常饿肚子,还好老乡给了我们苦荞面,可以做粑粑吃。”

战斗结束,周高福的团原有2000多人,最后只剩了90多个。当然,有英雄,也就有逃兵,周高福老人记得有一位机枪连长,“他用手枪打自己手腕,诈伤下了火线。团长要是知道,肯定毙了他!”

爱赌博还偷枪卖 娶了一位越南富家女

116团的团长是朱道元,浙江海宁人,当时已60多岁。“他是云南讲武堂的老资格,师长洪行也要卖他面子。只有他可以随军带老婆,他管教我们很严,不许我们打牌。”

周高福和战友们撤回后方休整,他和指导员打麻将,被团长抓了现行。“他用手杖结结实实揍了指导员几下,罚我们打军棍。打屁股哦!但是行刑的士兵哪敢真打我们,都是把板子打在地下,声音大而已。” 周高福老人哈哈大笑。

周高福和副团长程梦震的关系也不错,程梦震也是四川人,很照顾他这个小老乡。“我们经常约在一起,和美国人打扑克,我们打5张牌的“哈叽”。美国人请我抽金骆驼,我点一支抽两口就掐熄了,装进口袋。一晚上下来,满满一口袋,美国烟都赚了不少!”

他也会推牌九,赢了不少的关金票。“偷偷缝在背心里,哈哈!我走到哪里,背上全是钞票!”

他经常不穿军装、不戴胸章去逛街,“遇到有兵欺诈老百姓的,我就问你哪个部队的?他们一看我就怕,我就叫他们滚。老百姓感谢我,送我布鞋,后来去越南穿的就是那个。”

团里只剩下90多个人,所有人都官升一级。“我享受中尉待遇,但中尉连长的职务没有空缺,所以我还是少尉排长。队伍打散了,我们就被编入53军130师389团。”

日本投降后,53军到越南受降。从昆明到越南,一路都是步行,最后驻防在越南海防。

“刚去不久,港口有艘日本兵舰,上面的武器装备都还没来得及搬下来。我上去偷了一把右轮手枪。日本人的枪设计得奇怪,一般都是从左边把转轮拨出来装子弹,它这个是从右边的,所以叫右轮手枪。我用冲锋枪子弹填进去,竟然能发射,就拿出去卖了,换了不少钱。”

在越南待了3年,周高福认识了一个越南女孩,结了婚。“她家很富裕,开了间百货公司,雇的伙计都有30多个。她对我挺好,拿钱让我去做生意。”

一看抗战剧就关电视 演的什么?!

但到了1948年,周高福很想回家,很想回中国。找了一位做古玩生意的烟台籍华侨做担保,准备回国。

“办手续都用了一个多月,从海防去河内,把老婆给的越南钞票换成关金票。回国航班很少,我等了一周才搭上回昆明的飞机。”

在越南的时候,周高福的指导员常说八路军好,受他影响,周高福不愿意参加内战,“中国人打中国人,没意思!我从昆明就直接回了老家。”

“如果当初有了娃娃,肯定就不回国了。她对我挺好,回来一年的样子,还带信让我回越南,早没钱了怎么回去?后面我们就没了音讯。”

周高福50多岁的时候结识了老伴儿,“她一个人带了5个娃儿(4女1男),那时我已经攒了几千元。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她让我考虑清楚,她很穷。但我不在乎,也没扯证,就这么过来了。我们感情很好,她死的时候,我哭了好几次。我没掉过泪,这个老伴儿,对我真的很好。”

因为年纪大又没人照顾,房东怕出事也不愿租房给他,“街道就送我来了敬老院,这里挺好的。管吃管住,病了还管治疗。”几个孩子,还经常来看他,

老人说,他看过《中国远征军》和《滇西1944》,“一看就关电视,演的什么?!我们哪来什么女兵?我们哪有钢盔?”

2013年3月9日下午4点,周高福老人“归队”,享年90岁。
2014-8-18 15:30:40
前言,故事的开始!


在此,首先感谢重庆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感谢他们多年来对抗战老兵的寻访、记录和帮助,感谢他们提供的图片与文字资料,没有他们,就没有这篇报道。

一口气翻完一百多位抗战老兵的口述记录,头昏脑涨,却亢奋至极:历史绝不是干瘪的日期和数字,构成历史的原本就是无数鲜活的个人,他们的一言一语,呈现了日期和数字之外的真相。

他们或出身贫苦或名门之后,或自愿参军或被抓壮丁,或身为军官或一线士兵,但都历经血雨腥风而幸存:他们被日军的子弹击中、刺刀砍伤、炮弹炸残,但拿起枪来继续战斗。

他们目睹了太多的死亡,千百人的队伍一场战斗下来仅剩数十人。他们对日军的拼杀技术、坚毅性格印象深刻,也目睹过日军虐杀俘虏虐杀慰安妇,投降了还叫嚣20年后再见。

战乱年代,个人如草芥,随波逐流,一睁眼到了印度,再睁眼竟到了美国,睁不开眼的时候,只得埋骨他乡,无人知晓。不只中国人,战场上的日本兵何尝不是草芥和棋子。

如今,存留于世的抗战老兵寥寥无几,都已是八九十岁甚至过百的老人。不要忘记他们曾为了这片土地流过血,不要忘记我们这个民族被欺辱的历史。

忘记,就是背叛。

重庆现存抗战老兵166人 70人已“归队”

2009年9月,在熊姐、小何的倡议下,重庆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成立,最初只有四五名成员,现在发展到300多人。

在将近五年的时间里,重庆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已累计发现重庆抗战老兵236人,现存166人,有70人已“归队”。

为寻找抗战老兵,他们跋山涉水,几乎走遍重庆所有区县,每个周末都有寻访或看望老兵的活动。8月9日、10日,记者与王宇等三名志愿者,前往北碚、合川、大足等地,看望抗战老兵。

家住北碚三圣镇的**寰老人,今年已90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从军赴印,后到台湾,“对**丧失信心”最终回到家乡。

志愿者来看望老人很多次了,过几天是老人生日,这次专程给老人送祝寿红包。但老人坚决不收,还生气起来。要走的时候,老人和家人一定要我们留下吃饭,“你们不吃,老人要生气啊,至少也要喝碗稀饭!”

但志愿说什么也要走,临走时他们悄悄把红包放下,“就200块钱,钱不多,就是个心意,让老人知道我们还记着他。”

当天下午,志愿者到了合川,前去寻访抗战老兵谯常利。

到的时候老人正在屋外乘凉,就这样聊了起来。邻居们听说,有人在找抗战老兵,围了一圈来听“打鬼子”的故事。

老人86岁,原是陆军辎重兵汽车12团2营4连1排2班中士驾驶班长,“上去是拉炮弹,回来就是伤员和尸体。”

老人的大儿子说,前几年老人的记忆还很清晰,“不久前摔了一跤,头上本来就有伤,很多事情就记不起来了。”幸好,老人2011年的时候,把自己的从军经历写在了几张信纸上。

负伤情节老人还记得十分清楚,“是1944年7月18日,我在开车,一个炮弹落下来,车子炸翻了压断了我的右手。本来可以接上,耽误时间太久了,生了蛆,没办法了。”后来,老人在医院住了将近一年,后来就在“医院里听到日本投降了。”

志愿者们和老人聊了将近两个小时,用手机录下老人的话,“回来还要整理出来,做个档案,审核一下。”

临走的时候,失去右手的谯常利老人,用左手敬了一个军礼。

8月10日上午,志愿者们先来到了大足夏恒启老人家中为他祝寿,“老人说了好多次了,要我们陪他吃个饭,一直没空。”

夏恒启老人今年91周岁,原籍安徽芜湖,黄埔17期学员,原第五军警卫营少尉排长。军校毕业后,老人赶赴印度作战,在台湾待过一段时间, “1949年10月1日,我随两航起义,带上老婆女儿、一个警卫员赶到香港,又到重庆。”

当天下午,我们又赶到永川,寻访抗战老兵袁天贵,几个月前志愿者曾经拜访过老人,不过由于老人那时状态不好,没能够梳理出他的详细抗战经历,这一次老人状态出奇的好,回忆起很多抗战时期从军的事情。“终于能够确认他的抗战老兵身份了”志愿者们高兴的说。
2014-8-18 15:33:15
本帖最后由 我是传奇 于 2014-8-18 15:40 编辑

  看到这里,不知道怎么说,反正我是一个人面对电脑屏幕流泪。




在办公室,丢人丢大了
2014-8-18 15:34:06
曾绕地球一圈的陈代任:这一辈子 我一个人

姓名:陈代任

生日:1921年7月11日(农历) 现93周岁

籍贯:重庆长寿

住址:重庆长寿一养老院

原属部队:黄埔军校18期二总队步科一大队三中队

陈代任并没有上过前线,也没有见到过真正的战场、真正的日本士兵,但他的经历同样震撼和坎坷。

为到美国学习,陈爷爷等20几名年轻军人踏上绝密征程:他们途径印度洋,经红海到埃及,由开罗经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飞到巴西后到美国;日本战败后,他们又穿越太平洋,到达战后日本,最终回到中国。

陈代任老人的足迹刚好绕了地球一圈。

“这一辈子,我一个人,没有成家。” 历经血雨腥风之后,如今,老人在长寿一养老院内安享晚年。

重庆投考黄埔 步行几天到成都报到

陈代任家曾是小地主,他父亲娶了三个老婆,“我是中间一个妈生的,整个大家庭有10个兄弟姐妹,现在都还有7个。”

他读过私塾、高小,靠奖学金读完了初中。“高中读不起了,看到报纸上写重庆在招黄埔军校学生,我就到重庆投考黄埔。”

1940年,他们几个同学坐轮船到重庆浮图关中央训练团考试。那时长寿没有邮局,陈爷爷的录取通知书是学校交给卖盐巴的人带到长寿的。1940年10月份,他到重庆报到,招生的却说一百多人已经坐车到成都了。

他就一个人走路去成都,翻歌乐山,经过璧山、铜梁、潼南、安岳、乐至、简阳,最后到成都。“我只走了几天就到了,他们坐车到人都还没到,车子在内江坏了。”

报到后,陈代任就患上了痢疾,“很严重,全部头发都掉完,浑身皮肤也坏了。”住院了一个多月后,被分到了18期二总队步科一大队三中队。因为战事紧张,战场上对下级军官的需求量很大,“我们只一年半就毕业了,我没有到部队,继续报考在成都的空军无线电学校。”

远赴美国学习 目睹战后日本惨状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卷入太平洋战场。为了共同的敌人,美国提出帮助中国训练士兵。就这样,陈代任辗转半个地球到了美国。

1944年4月,他们先从成都飞到昆明,然后飞到印度卡拉奇。那时太平洋还被日本占据,所以只有绕道印度洋,经红海到埃及,由开罗经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大西洋上又有德国军队,“我们也是白天飞、晚上飞,飞到巴西,然后到美国迈阿密,最后到加里福利亚。”

在美国训练的一年多时间里,陈代任去过很多地方,先到无线电学校、射击学校,后来又到跳伞飞行学校,最后再被集中到一起在部队训练通信、射击和飞行等。

“在斯卡里机场,叫Scot Field,我学习无线电通信。机场很大,学生有中国人、土耳其人,我们24小时不间断上课,但是中国学生基本不会被安排在0——6点上课。”

后来,他们又到一个位于沙漠的Arfion射击学校学射击,学了几个月。后来又学跳伞、机械、飞行、轰炸、领航,这样的训练都是几个月。“我还记得这些地名,Nebrast,这是一个地名,Show Field,这是训练场地。”一起训练的有20多个中国人,还有一名中国翻译官,“当时在兵站服务的,很多是华侨。”

日本战败后,他们也就回国了。

先从加里福利亚坐船到夏威夷,在夏威夷停留了一段时间,随后同前往占领日本的美国军队一起坐船到了东京。

“我们在东京停留了几天,但不允许下船。在船上也看到岸上很多日本人,他们穿得很少,很破烂。美国人奚落日本人,扔一个橘柑到岸上,看日本人哄抢,他们看热闹。”

这一辈子我一个人 没有成家

1946年3月,回到上海,随后到了南京,陈代任被分到汉口空军第一大队第一中队,执行B25飞行任务。“我们一起从美国回来的,很多人都因为飞机状况不好,在飞行中碰山摔死了。”

陈代任就这样参加了内战,最后退到海南岛。“当时部队问我们,愿意到台湾的就走,不愿意的就回老家,我离家这么多年,不想再走了,就选择回家。”

陈爷爷一生未婚,“这一辈子,我一个人,没有成家。”2000年,老人住进了养老院。

他说,国家一个月给90块钱,敬老院给50块钱,每年12月黄埔军校会送400元钱,去年开始送的800元,“在这里,穿衣吃饭我们都不花钱。”
2014-8-18 15:34:51
说在最后!!!希望大家都能记住


你身边有抗战老兵吗? 请告诉我们

志愿者团队有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当获知抗战老兵线索后,志愿者会马上前去寻访,记录下老人的战争经历,回来整理成档案进行简单的审核,“包括老人的姓名、生日、住址还有从军经历等。”

审核通过后,针对老人的现状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救助。“一般都是志愿者捐款,少的几百多的几万,每次的救助我们都需要列表,还需老人签字,后面拍照会寄给捐款人。”

每当老兵的生日,或是端午、中秋、春节等节日,志愿者都会到老人家中看望。“保证每个老人都被看望到,都要给老人红包,表示下心意。”

有老兵去世的时候,志愿者也会前去守灵和祭拜,送老兵最后一程,送他们“归队”。

这么多年的寻访抗战老兵经历,志愿者最担心的就是来不及了。

“别的事情过十年还能做,但这个事情过十年就没得做了。”

现存的抗战老兵多为八九十岁甚至过百,有些老人早已记不清以前的经历了,很多时候志愿者也没法确认老人是不是抗战老兵。

最大困难就是在老兵线索的获知上,“这个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很多是老兵的亲人朋友或者邻居,我们毕竟人手有限。”

志愿者人数有限,但网友力量巨大。

如果你身边有抗战老兵的信息,请告诉他们。他们会去倾听、记录老兵的参战经历,为老兵做些事情,让他们知道还有人记得他们;为后代留下些东西,让他们不要忘记这些老人,不要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

重庆关爱抗战老兵志愿团队电话:13883471447
2014-8-18 17:40:30
太有才了
2014-8-18 18:13:58
一转身的距离 发表于 2014-8-18 17:40
太有才了

这个很感人。。我不敢看第二次,怕自己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高级模式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