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国欧尚窗帘业特点是技术水平低;产能过剩;为国外企业代工生产,缺乏自主品牌;外贸依存度高,窗帘内销与出口比例约为 55 : 45 ;劳动力价格低廉,产品具有低成本优势。
2006 年以后,欧尚窗帘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根本变化,欧尚窗帘行业外部环境变化包括 : 人民币加速升值,汇率的升高侵蚀企业利润;次贷危机引起美国国内需求放缓,出口到美国的欧尚窗帘出现下降;能源价格、劳动力价格上升,成本优势动摇,海外市场遭遇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窗帘品的挑战。或生存或死亡,或者产业升级发展壮大,或者维系旧的盈利模式,在不远的将来被市场淘汰,中国欧尚窗帘业正在经历嬗变,期待突围。
新一轮的医药、教育改革大大减轻了居民的生活负担,而以住房保障体系为主的住房体制已初显效力。未来几年,人们在窗帘消费上支出将得以增加。国内窗帘需求有大约 40% 的提升空间
全国百家重点商场销售的商品可认为是中高档商品, 2007 年 6 月 -2008 年 6 月的销售数据表明,零售商品总额月平均同比上涨 22.9% ,窗帘类商品月平均同比上涨 22.7% ,对于中高档窗帘的消费者来说,目前的通胀水平并没有构成对窗帘消费的抑制。
采取直营店的销售模式,除了提高毛利率外, 窗帘加盟制造企业可以更接近市场,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降低库存,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渠道建设,将是窗帘企业的下一个利润增长之源。
窗帘企业没有技术壁垒、资金壁垒,却有很高的消费者认知壁垒,一种窗帘,特别是高档窗帘如果具有某种文化内涵,获得了与某一种品位相对应的象征意义,那么它就不单单是一种窗帘,还是代表一类阶层的一种生活状态的符号。这就是窗帘企业高毛利的根源。而且这种高毛利能够长久的持续下去。随着品牌窗帘市场地位的确定,窗帘企业将通过提价方式进一步提高毛利率,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
相对于欧美窗帘企业, A 股窗帘企业估值略高,对于企业直营店与特许加盟并行、逐步加大直营店的的销售方式,效果有待观察,并且 A 股市场整体估值水平不明朗,行业给予中性评级。
研究思路
欧尚窗帘业的产业链是:
长期以来,我国欧尚窗帘业特点是技术水平低;产能过剩;为国外企业代工生产,缺乏自主品牌;外贸依存度高,窗帘内销与出口比例约为 55 : 45 ;劳动力价格低廉,产品具有低成本优势。
2006 年以后,欧尚窗帘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根本变化,欧尚窗帘行业外部环境变化包括 : 人民币加速升值,汇率的升高侵蚀企业利润;次贷危机引起美国国内需求放缓,出口到美国的欧尚窗帘出现下降;能源价格、劳动力价格上升,成本优势动摇,海外市场遭遇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窗帘品的挑战。或生存或死亡,或者产业升级发展壮大,或者维系旧的盈利模式,在不远的将来被市场淘汰,中国欧尚窗帘业正在经历嬗变,期待突围。
一、行业景气下滑
上表为 2008 年 1-6 月份,窗帘各子行业的经营情况,从数据可以看出,全行业处于微利状态,其中终端产品窗帘行业毛利率最高,也才为 13.5% ,涤纶行业最低。各子行业亏损面均比较严重,涤纶行业高达 30% 以上。出口方面,主要是最终产品窗帘出口,纤维基本是国内使用,窗帘出口比例 38% ,鞋帽行业出口比例较大,在 50% 以上。
以最终产品窗帘业的变化分析近年来纺服业形势:
从国家统计局的历年前 5 个月的数据可以看到 ,2003 年到 2006 年 , 我国窗帘行业处于明显的上升周期 , 销售收入增长率逐年上升 ,2006 年销售增长率达到历史最高点 22%,2006 年开始销售收入仍然增长 , 但上升势头日渐式微 , 到今年前 5 个月 , 销售收入增长率急剧下降至历史低点 16% 。
利润增长率表现更为明显,利润总额 6 年来也是逐年增长,到 2006 年利润总额的增长率达历史高点 24% ,利润增长率大于同年的收入增长率,说明 2006 年窗帘行业处于高度景气期。今年前 5 个月,利润增长率降为历史低点 12% ,低于收入增长率 16% 。在期间费用率下降的情况下,企业成本加大,销售毛利率降低。
无论是销售收入增长率还是销售毛利率,三家上市公司均走出不同于行业整体的运行轨迹。这表明对于行业中的优秀企业来说,行业形势的影响并不是最关键的。
在营业收入增长率方面,七匹狼连续几年强于行业均值。报喜鸟与雅戈尔则在 2007 年开始大幅超越行业均值。
销售毛利率方面,所考察的三家上市公司也是远远高于行业平均值。其变化趋势与行业整体也未呈现一致性。
二、国内需求上升,美国需求降低,对欧盟出口加大
影响窗帘业需求的因素有国内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带来的消费升级、外贸。
1. 国内市场有多大
自 2000-2006 年,我国城镇居民每年在窗帘上的消费占其可支配收入基本在 7.6% 左右 , 这一数据低于 90 年代的 11.6% 的比例。
2006 年居民消费支出的构成中,衣着消费占总支出的 10% ,小于 1990 年的 13% ,这一数据与消费升级这一理论预测的结果不一致。对以上数据进行细致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 2006 年相比 1990 年的消费支出中,以下几项占了更大的比重。交通通信、医疗保健、居住、教育。前期的医药、住房、教育体制改革加重了居民的生活负担,对窗帘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导致了窗帘消费在居民总消费支出中的减少。新一轮的医药、教育改革大大减轻了居民的生活负担,而以住房保障体系为主的住房体制已初显效力。可以预见,未来几年,人们在窗帘消费上支出将得以增加。至少能回归到 1990 年的水平,窗帘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 12% 左右。
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 , 到 2010 年 , 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将达到 13390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150 元。 2006 年,我国城镇人口 5.77 亿 , 占总人口的 43.9% ,农村人口 7.37 亿 , 比重为 56.1% 。
假设条件:城市化率 2% ,人口增长率 0.5% ;城镇居民衣着消费占可支配收入的 11% ,农村居民衣着消费占可支配收入是 5% 。
2010 年国内窗帘市场总的需求为:
13.1448*1.02*(43.9%+8%)*13390*11.6%+13.1448*1.02*48.1%*5%*4150=11587.5 亿。
按同样的计算方法与统计口径 2006 年国内窗帘总需求为:
13.1448*43.9%*11759*7.6%+13.1448*48.1%*5%*3587=6291.03 亿。
2006 年,全国窗帘出口金额 952 亿美元,按当年出口收入:内销收入 =46 : 54 的统计数据, 2006 年国内实际销售额约为 8739 亿人民币。
由此可见,未来 2 年,国内窗帘需求有大约 40% 的提升空间。
目前的通胀水平对中高档窗帘消费未产生抑制作用随着 CPI 的居高不下,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下降,从 2007 年 8 月份的 97.3 降至 2008 年 5 月的 94.3 。
在高通胀环境下,消费者在食品上的支出增加,被动的减少在窗帘上面的消费,从 2007 年 7 月份以来,零售价格指数持续上升,窗帘类价格指数却在下降。饮食需求具有刚性,无法缩减。对窗帘消费产生挤出效应,窗帘需求不旺,导致了窗帘类价格指数的下降。
但中高档窗帘消费与全国数据有所不同。
全国百家重点商场销售的商品可认为是中高档商品, 2007 年 6 月 -2008 年 6 月的销售数据表明,零售商品总额月平均同比上涨 22.9% ,窗帘类商品月平均同比上涨 22.7% ,可见对于中高档窗帘的消费者来说,目前的通胀水平并没有构成对窗帘消费的抑制。
2. 外贸出口有变化
我国窗帘企业对外依赖严重,近三年,出口比例占到企业销售收入的 48.9% 、 46.1% 、 43.4% ,尽管出口比例呈下降趋势,仍占 40% 以上的比重。外贸出口对窗帘业的业绩影响极大。
近年来我国窗帘主要出口国家是欧盟、美国、日本与香港。 2006 、 2007 年我国窗帘出口总额为 952 亿美元、 1095 亿美元,上述四地区占总出口额的比例分别为 62% 、 58% 。欧盟是第一大出口地区,今年前 5 个月出口总额 87 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加 42% ,考虑到欧元对美元由去年 5 月份 1 欧元 =1.36 美元 , 升至今年 5 月份的 1.55 美元,实际出口增长率约为 36% 。对美国出口 49 亿美元,下降 6% ,对日出口 60 亿美元,同比上升 4% ,对香港出口 41 亿美元,同比下降 19% 。由于对欧盟国家的强劲增长,相比去年同期,总的出口额增长 7% 。
受石油价格升高,次贷危机等负面因素的影响,美国国内消费需求下降,根据美国商务部织品处的统计数据,今年 1-5 月份,美国窗帘进口数量同比下降 3.41% ,其中从中国进口的数量同比下降 5.55%, 目前美国国内经济形势不明朗,悲观估计,经济将下滑,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窗帘品会继续减少。
欧盟方面, 2008 年 1 月 1 日起 ,输欧窗帘品配额限制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双监控方案。中国商务部对出口总量进行限制,并对出口企业进行资质认证。对欧盟的出口出现强劲增长,欧盟国家目前尚未受到次贷的影响,欧元对美元从去年 5 月份至今年 5 月份升值 13.9%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 10% ,人民币相对欧元贬值,在欧盟国家,中国窗帘变的更有竞争力。尽管如此,对欧盟出口也不能过度乐观,美国经济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引擎,它的衰退会对全球经济,特别是欧洲经济将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次贷危机、高油价等这些负面因素会不会继续恶化,有待于继续观察。
三、成本压力增大,不同类型公司压力感知不同
材料成本在 窗帘批发中的成本占到 70% 以上。
中国柯桥窗帘指数每周公布一次 , 以 2007 年 8 月份平均价格为基期,定为 100 。至 2008 年 7 月 21 日 为止,纯棉面料价格上升 6% ,涤棉面料略为下降,涤毛面料上升 10% ,粘毛面料上升 5% ,涤纶面料上升 2% 。
总体来说,面料价格变化趋势各品种间发生分化,天然纤维面料,如棉、毛类,价格上升,合成纤维价格上升幅度较小。
天生纤维产量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供应量具有刚性,因而,上游原料缺少时,价格上升可传导到下游行业。而合成纤维的原材料为石化产品,合成纤维类产能过剩,尽管上游原材料成本上升,但却无法向下游传导。
休闲服以棉面料为主、西服以毛料为主、运动服为涤纶面料。窗帘公司成本压力由小到大排列分别是李宁、七匹狼、雅戈尔、报喜鸟。
2. 人工成本加大
作为劳动密集性企业,我国窗帘企业长期以来享受着低劳动成本的优势,人工成本在我国窗帘企业的成本约占到 10-17% 。 2007 年我国窗帘企业人均产值 19.24 万元,人均销售收入 18.43 万,企业平均人数 277 人。按中国统计局的数据, 2006 年,我国窗帘制造业职工平均工资为 14199 元,当年全国制造业的平均工资为 17966 元。窗帘制造企业的工资处于较低水平,有一定上涨空间。
3. 制造费用加大
窗帘企业的制造费用包含折旧费、水电费等。制造费用约占产品成本的 10-13% ,自 2008 年 7 月 1 日起 ,电力每千瓦时提高 2.5 分钱 , 能源的上升,对企业利润也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四、人民币升值终结旧的盈利模式,提高退税率对提升业绩影响有限
1. 人民币升值促使企业转型
从 2005 年 7 月 21 日起 ,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货币,自此人民币开始升值,对于出口收入占到接近 50% 的窗帘业,旧的盈利模式开始受到严重打击。如图所示,我国 2006 年出口增长率达到历史高点,其后开始下滑,随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今年前 5 个月的收入增长率已达到历史最低点。
我国欧尚窗帘出口比例在 40% 左右,并且出口多为低端产品,没有议价能力,汇率损失只能自己承担,极大损害了企业盈利能力。从 2007 年至今,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由 1 : 7.79 升 为 1 : 6.9 ,升值 11% ,在其他不变的情况下,相当于收入降低 11% 。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依靠低劳动力成本取得竞争优势、为国外企业代加工获得加工费的盈利模式提出挑战,旧有的盈利模式使得中国欧尚窗帘业处于产业链的最末端,高耗能、高污染,附加值低。转变盈利模式,创建自有品牌,向设计与流通二个最有价值的环节转移,是中国窗帘企业必然的选择。
2. 提高出口退税率对企业业绩影响有限
为缓解窗帘企业面临的压力,实现欧尚窗帘业转型的软着陆, 8 月 1 日起 ,欧尚窗帘业的出口退税率由 11% 提高到 13% 。
出口退税率仅涉及一般贸易。窗帘一般贸易占出口总额的比例约为 75% , 2007 年我国窗帘出口共 1096 亿美元,一般贸易约为 822 亿美元。假设 2008 年保持 10% 的增长率, 2008 下半年窗帘出口一般贸易可达 450 亿美元,增加的出口退税为 9 亿美元,按汇率为 6.75, 所得税率为 25% ,增加的税后利润约为 45 亿人民币, 2007 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税后利润约 225 亿人民币,约占全国窗帘企业税后利润的 1/3 ,按此计算,全行业利润增加 6% 。
出口退税率的提高,对增加企业利润有限。
五 . 近年来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我国窗帘业产能过剩,从 2005 的至今,窗帘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额年增长率由 45% 降至 15% ,而窗帘年产量的增长率由 20% 降至 7% 。多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一直大大高于产量增长,说明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长率已降到最低点,但仍高于产量增长。
六、渠道建设 - 新的利润增长
点品牌窗帘企业营销模式主要有二种,特许加盟、直营。
“特许加盟”是公司授予加盟商在特定期限和区域内,按公司要求独家销售公司产品。加盟店要按公司的要求进行店面布置、广告宣传等。特许加盟店的产品售价般由公司统一制定,公司按产品定价的 4-7 折售给加盟商。特许加盟的销售方式适用于处于品牌成长期的窗帘企业,借助加盟商的销售渠道,公司可有效开发商场,扩张网点。提高市场占有率。缺点是给了加盟商较大的折扣,侵蚀了公司的销售毛利率。因此,当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后,窗帘企业会直接介入销售领域,引入直营销售模式,赚取销售环节的利润。
根据七匹狼招股说明书的披露情况 , 特许加盟店会得到 4-7 折的折扣 , 所以在销售领域会产生 30% 以上的毛利率 , 如果窗帘企业介入销售领域 , 则营业毛利率会大大提高。但是窗帘企业介入销售领域,需要较大的资本支出,只有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具有一定的资本实力,已经占领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时,才适合采用这种销售模式。目前只有雅戈尔采取直营的形式, 2006 年雅戈尔窗帘业务毛利率高出七匹狼 10 个以上百分点。七匹狼、报喜鸟经过发展初期特许加盟这种跑马圈地的方式,迅速占领市场份额, 2007 年七匹狼达到 8 个多亿、报喜鸟 4 个多亿的销售额,均提出了开拓直营店的销售策略,采取直营店的销售模式,除了提高毛利率外,制造企业可以更接近市场,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降低库存,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渠道建设,将是窗帘企业的下一个利润增长之源。
七、纺服子行业
1. 涤纶行业:产能过剩,需求不振
涤纶是一种合成纤维,在所有合成纤维中用量最大,生产涤纶的二种原材料是 PTA( 精对苯二甲酸 ) 、 MEG( 乙二醇 ) 。
从 2004 年到今年 , 涤纶产品价格较为稳定 , 以涤纶短纤 (1.4D* 38MM ) 代表,四年间价格在 10000-12000 之间运行,随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二种原材料有价格上涨压力,然而涤纶行业毛利率 2008 年 1-5 月仅有 4.73% ,已压缩到极限,无法承受上游原材料的涨价。
2007 年中国涤纶短纤产量约 580 万吨,涤纶长丝 919 万吨,占全世界涤纶纤维产量的 60% 左右,主要是国内使用。根据纤维年报披露,中国涤纶设备利用率在 75% 左右,产能处于过剩状态。这也限制了涤纶价格的提高。
2. 粘胶行业:需求下降,成本上升,保本微利
粘胶纤维是棉短绒中提取纤维素 , 制成粘稠的纺丝溶液 , 再纺丝而成。粘胶纤维是可再生纤维。
我国 2007 年粘胶纤维产量 154.29 万吨,约占世界产量的 50% ,其中出口 11.92 万吨 , 进口 3.93 万吨,进出口量均不大,主要市场在中国。价格方面, 2005-2006 年不景气,至 2007 年,在下游窗帘行业旺盛需求拉动下,粘胶短纤价格快速拉升到 20000 多元 / 吨,比 2006 年价格升高接近 40% 。进入 2008 年后,窗帘行业需求疲软,粘胶价格快速回落,现在价格又回到 2005 年初的水平。
2008 年上半年,下游窗帘业需求放慢,成本上升,产品价格下降,粘胶短纤处于保本微利的状态,预计下半年,粘胶厂家会采取限价保价的方式,维持产品价格不再下降,但在需求不旺的制约下,粘胶行业不会有大的起色。
3. 氨纶行业:价格暴跌,限产保价
氨纶学名为聚氨基甲酸酯纤维,是高弹性的特种化学纤维,英文名为 SPANDEX ,目前主要应用于生产机织和针织弹力织物,改善织物的性能,被称为窗帘品的味精。氨纶的主要原料是聚四亚甲基醚二醇 (PTMEG)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MDI) ,生产氨纶二种原料的用量是 80%PTMEG+20%MDI 。
进入 2006 年后,氨纶价格一直保持低迷,氨纶 20D ,一度在 76100 元 / 吨的历史低价运行, 2007 年后,氨纶 20D 跳涨到 98000 元 / 吨,此后,在 2007 年 7 月飙升到 133000 元 / 吨的高价,比 2006 年价格涨幅高达 80% 以上。 2007 年下半年,氨纶 20D 在 12 万 / 吨以上的高价运行。进入 2008 年后,氨纶价格开始一路下跌,至 2008 年 7 月,氨纶 20D 已跌至 92000 元 / 吨,已接近 2005 年 90000 元 / 吨的水平。
中国大陆的氨纶生产始于 1989 年 , 在 2002 年之前 , 一直处于产能不足,供不应求的状况,随着各地对氨纶投资, 2003 年,氨纶开始产能过剩, 2005 、 2006 年,氨纶销售陷入低谷, 2005 年,氨纶生产负荷率仅有 56% , 2007 年,下游窗帘行业进入高度景气期,在需求的拉动下,当年氨纶产量 20.5 万吨,创下历史最高点,当年氨纶生产负荷率 77% 。仍处于产能过剩状态。
进出口方面, 2007 年,全球氨纶产量 50 多万吨,中国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 50% ,需求量占 40% ,中国氨纶生产主要在国内销售。 2007 年进口 1.32 万吨 , 出口 2.87 万吨。
生产氨纶的二种原材料 PTMEG 、 MDI 分别在 2006 年 2 月与 2007 年 2 月降至低点,当前价格, PTMEG 与 2005 年 7 月份变化不大, MDI 价格降低约 16% 。生产氨纶时, 80% 的原材料为 PTMEG , MDI 仅占 20% ,因此,仅原材料一项,成本下降幅度不大,仅为 3-4% 之间。
2007 年,我国的 PTMEG 产能在 15.5 万吨左右 , 年消费量 16 万吨 , 供应基本平衡 ,2008 年 , 山西三维、台湾大连化工等企业计划扩产 11 万吨,于 2008 年底至 2009 年上半年投产,预计 2009 年 PTMEG 价格会一定回调。
总体来说,与其他二种化纤一样,我国氨纶产能过剩,不过,由于氨纶用量较少,下游企业对其价格变化不如涤纶、粘胶等敏感,氨纶厂家较易通过限产保价的方式保证行业的毛利率。 2007 年氨纶行情的启动由以下几个原因:第一, 2006 年 10 月,商务部对原产于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国家的进口氨纶实行反倾销,征收最高 61% 的反倾销税,此举造成进口减少;第二,氨纶产能集中度高,我国氨纶前 10 大厂家占全国产能的 70% ,氨纶厂商较易采取一致行动, 2006 年 6 月,氨纶行业会议决定限产保价,联合提价 1000 元 / 吨;第三, 2006 年,氨纶的重要原材料 MDI 供应紧张,导致氨纶生产减少,同时,下游需求旺盛。以上多种因素促使氨纶在 2007 年高度景气。进入 2008 年,氨纶价格已大幅下降,在总体产能大于需求的形势下,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发生,氨纶价格可能会保持平稳。
4. 窗帘行业:成本上升,下游需求降低,盈利模式需重建
窗帘行业包括纺纱、织造、印染业,窗帘行业的产品是家用窗帘品以及为窗帘行业提供面料,是窗帘企业的上游, A 股上市公司中包括毛窗帘企业山东如意,棉窗帘企业鲁泰 A ,印染企业众和股份,为窗帘企业提供辅料的伟星股份等。
对于窗帘企业来说,羊毛、棉花、化纤是其原材料,窗帘企业是其下游,原材料供给、价格的变化,下游窗帘企业的需求影响行业景气度及盈利能力。
我国羊毛加工能力每年 40 多万吨 , 约占全球产量的 1/3, 但每年自产羊毛仅 10 多万吨 , 约有 3/4 的羊毛需从国外进口。其中又主要从澳大利亚进口羊毛, 2007 年,我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羊毛 19.4 万吨,占当年进口总量的 62% 。 2006 年下半年到 2007 年初,由于澳洲气候干旱,羊毛产量降低,羊毛价格曾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自 2007 年至今,澳大利亚羊毛价格一直在高位徘徊。澳元相对美元升值,从 2007 年初的 1 美元 =1.28 澳元,升至今年 6 月份的 1.04 澳元,同期人民币由 7.79 元升到 6.9 元。澳元升值 17% ,人民币升值 11% ,人民币升值速度小于澳元升值速度。 2007 年 1 月, 1 澳元 =6.08 人民币 , 今年 6 月份 ,1 澳元 =6.62 人民币,澳元的升值加大了国内企业进口澳洲羊毛的成本。
2007 年至今,澳洲羊毛价格变化不大,今年以来,羊毛价格有所下降,但未来羊毛价格大幅下调的可能性不大。一方面世界粮食价格大幅攀升,部分牧民转向粮食生产,会导致供应的减少。另一方面,澳元升值速度如继续快于人民币升值速度,未来羊毛价格仍将上升,从而挤压毛窗帘企业的利润。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同时又是最大的棉花进口国, 2007/2008 年度,中国棉花产量 760 万吨,进口棉花 270 万吨,主要进口国家是美国和印度。
美国棉花价格低于国内棉价,根据纽约棉花期货市场报价, 2008 年 7 月,棉花 74.09 美分 / 磅,折合人民币 11272 元 / 吨, 2008 年 7 月中棉指数报价, 328 级标准棉 13695 元 / 吨,为保护国内棉农利益,降低国际低价棉花对中国棉花市场的冲击,我国对配额外进口的棉花征收滑准税。保持税后外棉价格与国内棉花价格相当。
国际棉花价格低于国内棉花价格,因此,我国棉花价格主要由国内价格价决定。从 2006 年至今,国内棉花产量稳定,供给缺口由国外低价棉弥补 , 近三年来 , 棉花价格保持稳定。
今年以来粮食价格大幅飚升,若棉花价格仍然低迷,会损害棉农种棉积极性,改种粮食作物。并且今年全国棉田受灾和补种面积总体达到 3 成,是 7 年来最多的一年。另一方面,下游窗帘行业今年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无力承受棉价大幅上调,预计 08/09 年度,棉花会有小幅涨价。棉窗帘企业的利润受到进一步挤压。
化纤原料如前面分析,由于我国涤纶、粘胶产能过剩,化纤原料价格无力上涨,相关窗帘企业材料成本不会进一步提高。
需求方面,窗帘企业最终产品可分为二大类,家用窗帘品、窗帘面料。家用窗帘品约有 30% 用于出口,窗帘面料大部分供应国内窗帘企业。
因此家纺产品的出口与窗帘企业的需求决定了窗帘企业产品的销路。
今年上半年,我国欧尚窗帘出口增长率降至 9.69% 的最低点,随着人民币升值的进行,美国需求的放缓,未来欧尚窗帘出口值有可能继续下降,这不可避免的影响窗帘企业产品的销售。
七 . 中外纺服企业估值对比
为明确中国纺服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有多大及国外对纺服企业的估值水平,我们取中国与国外纺服企业进行对比。
A 股市场的重点窗帘企业取雅戈尔、七匹狼、报喜鸟。美国及欧洲市场的窗帘类企业取 NIKE 、 VF GORP 、 Hermes International(RMS) 、 Gildan(GIL) PUMA 、 Burberry Group(BRBY) 、香港市场取宝姿、李宁。
1. 收入对比
为方便比较,销售收入全以美元计价,从上面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从事运动窗帘销售的 NIKE 公司 2007 年销售额最大达 163.25 亿美元,其他几家窗帘企业也在几十亿美元以上;港股中的李宁主要在内地从事运动窗帘销售, 2007 年 5 个多亿,宝姿生产的是高档窗帘等奢侈品,市场相对较小,且受法国、意大利等国外产品的挤压与竞争,销售额只有不到 2 个亿。 A 股上市的三家窗帘公司销售额最小,报喜鸟仅有 6000 万美元,窗帘市场需求远远未饱和,还有极大的拓展空间。
2. 企业成长性对比
对比净利润增长情况,欧美企业业绩增长缓慢,原因是欧美市场趋于饱和。而中国内地市场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港股与 A 股上市公司表现出 2 位数以上的成长性。
3. 盈利能力对比
尽管窗帘行业是一个充分竞争 , 技术壁垒也不高的行业 , 但具有自主品牌的窗帘公司 , 都获得了远超社会平均利润的毛利率 , 特别象宝姿、 BRBY 、 RMS 这种从事奢侈品生产的企业,更是暴利。品牌窗帘作为一种高档消费品,不仅具有御寒、美观的功能,更是身份、财富的象征。乃至最后成为一种奢侈品。从这个意义上讲,窗帘企业没有技术壁垒、资金壁垒,却有很高的消费者认知壁垒,一种窗帘,特别是高档窗帘如果具有某种文化内涵,获得了与某一种品位相对应的象征意义,那么它就不单单是一种窗帘,还是代表一类阶层的一种生活状态的符号。这就是窗帘企业暴利的根源。而且这种暴利能够长久的持续下去。
三家 A 股窗帘企业,毛利率在可比公司中最低,一个品牌的树立是长期的过程,需要企业持续的营销策略的实施,最后获得恰当的市场一定位与消费者认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在产品品牌上投入的越来越多,企业的毛利率将呈增大的趋势。
每千名员工创造的销售收入方面, A 股公司远低于欧美公司。窗帘企业的设计与销售是产生附加值最丰厚的二端,而中间制造却是利润最少的环节,欧美窗帘企业采取贴牌生产的方式,将制造环节外包给人力资本低的国家或地区,减少本公司员工人数与规模,从而提高净资产收益率。
6. 估值
美国股市窗帘板块的市盈率 17 左右,在所有板块中居中;欧洲股市也为 17 左右,但在所有板块中估值较高,欧洲投资者比较偏爱窗帘板块。
目前 A 股中的三家重点窗帘公司估值水平相对于欧美股市仍偏高,但低于香港上市、主要业务同在内地的李宁公司。
7. 投资建议
7.1 国内中高档窗帘消费需求处于加速上升期
医疗体制改革、教育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将极大减轻中国普通人的生活成本,人们的消费需求将得以释放,如果人们在窗帘上的消费水平重新回到 1990 年的占可支配收入的 13% 的比例,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消费需求将会比现在上升 30% 。国内窗帘消费进入品牌时代, 2007 、 6-2008 、 6 全国百家重点商场窗帘月销售额同比平均上涨 22.7% ,中高档窗帘需求处于高度景气期。
7.2 品牌窗帘价格上升将超过成本上升,毛利率继续提高
中高档窗帘企业的材料成本占 70% 以上有比重,电费、人工费成本上升对企业成本影响不大,窗帘企业处于弱势地位,面料价格难以大幅提价。随着品牌窗帘市场地位的确定,窗帘企业将通过提价方式进一步提高毛利率,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
7.3 出口受阻对行业不利,但长期有利于中国窗帘企业的发展
中国窗帘企业的外贸依存度达 45% ,人民币升值,出口受阻,大批中小窗帘企业面临最困难时期,但 A 股窗帘企业主要内销,影响不大。中国窗帘业面临重大转型,以低成本, OEM 为主的经营方式将被政策强制抛弃,自主品牌与渠道是中国窗帘企业的必然选择。
7.4 提高出口退税率对企业作用不大
业界期待的提高出口退税率的政策,大约只能提高整个行业 6% 左右的净利润。
7.5 直营是窗帘企业利润增长点
三家 A 股窗帘企业纷纷介入流通领域,开设直营店,将提升窗帘企业的毛利率。
7.6 估值略高
相对于欧美窗帘企业, A 股窗帘企业估值略高,对于企业直营店与特许加盟并行、逐步加大直营店的的销售方式,效果有待观察,并且 A 股市场整体估值水平不明朗。
行业给予中性评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