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优网

  三江论坛   百姓话题   合川:独臂教师谢永华 用生命铸就灿烂师魂
返回列表
查看: 3998|回复: 7
收起左侧

合川:独臂教师谢永华 用生命铸就灿烂师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27 10: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 10月26日晚,合川城北“名人丽都”小区哀乐低回,来自合川社会各界的人士手捧白花,向一位因病去世的老师含泪告别。这位因病去世的老师,就是扎根边远村小三十余年的独臂乡村教师谢永华。


      10月26日晚,合川城北“名人丽都”小区哀乐低回,来自合川社会各界的人士手捧白花,向一位因病去世的老师含泪告别。这位因病去世的老师,就是扎根边远村小三十余年的独臂乡村教师谢永华。
10.jpg
  独臂教师谢永华生前与班上16个孩子合影。
  “好大一棵树,绿色的祝福,你的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告别仪式上,有人含着眼泪,唱起那一首满怀深情的《好大一颗树》,现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无不为失去一位无私奉献的乡村教师而痛惜!


11.jpg
  笔者(右)采访独臂教师谢永华妻子沈远照。
  一位无愧教师称号的独臂教师
  “唉,我们都没想到,他会走得这么快!”谢永华的妻子沈远照告诉笔者,丈夫谢永华是合川区三庙镇三岔完小角庙村小的一名乡村教师,他扎根边远乡村小三十余年,从来没叫过苦,也没叫过累,今年8月23日才说胸部有点胀,咳嗽不止。8月24日,她和儿子、儿媳一起,陪丈夫到合川人民医院检查,医生背着丈夫悄悄告诉他们:“已是肺癌晚期,最多只能活两个月。”


  “我们没敢把实情告诉他,生怕他精神上承受不起。”沈远照说,当时叫丈夫住院治疗,他却死活不愿意,说自己只是得了一点小病,用不着住院,吃点药就会好起来。8月29日学校开学,谢永华居然回到学校上了一个月课。10月2日,病情恶化,不得以才答应住院,10月24日就在医院去世了。


  沈远照说,在丈夫住院治疗期间,合川区教委、三庙镇党委政府、三庙镇教管中心、三岔完小领导、亲朋好友和丈夫以前教过的学生都到医院去看望。丈夫却反过来安慰大家,用不着耽搁大家的时间,他的病很快就会好起来,他还会回到学校上课!


  “他今年3月才满59岁,他想用一只手臂教书教到60多岁,再送一批乡村孩子毕业,可是,他的愿望没有实现。”沈远照告诉笔者,谢永华去世前一天,已经说不出话,他用笔在一张白纸上写道“其实我有很多病,以前身上不是这里痛,就是那里痛,我没有告诉你们,生怕你们和学生担心,可惜我不能再上讲台了,我实在是不甘心!”


  “他这人整天只晓得教书,心头装着的都是他的学生和讲台,他这么一走,大家都接受不了!”谢永华的儿子谢国庆说,父亲扎根乡村,无私奉献,尽职尽责,2006年9月被重庆市教委评为“重庆市农村学校优秀教师”,2012年9月被三庙镇党委、政府授予“优秀村小教师”,2013年9月被三庙镇党委、政府授予“十佳敬业教师”,2015年1月被合川区委宣传部、“德润合川”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最美合川人”月度人物,尽管父亲只有一只手臂,但他无愧于人民教师称号。
12.jpg
  谢永华荣获“重庆市农村学校优秀教师”称号。

  一位自强不息的“乡下保尔”
  “独臂教师谢永华就是一棵扎根边远乡村的大树。”告别仪式上,三岔完小校长姜先毅告诉笔者,角庙村是三庙镇的一个边远村,这个村位于合川隆兴镇、古楼镇、三庙镇三个镇交界处,到合川城区大约50公里,到三岔完小所在地三岔场大约28公里,到三庙场镇大约20公里,到古楼场镇大约10公里,到隆兴镇所辖的永兴场镇大约5公里。三十多年来,谢永华老师就一直扎根这里,教了一辈又一辈农家子弟,他用一只独臂,撑起一代又一代边远乡村孩子的读书梦。


  “他是角庙村人,他说他愿像学校旁边那棵黄桷树那样,一辈子扎根角庙村。”沈远照告诉笔者,丈夫谢永华于1956年出生于原三庙区三岔乡角庙村。1975年从原合川第二中学高中毕业后,回乡参加角庙村农田基本建设队。1976年3月的一天,在一次排除哑炮行动中,哑炮突然爆炸,他与另外两名队员身负重伤。因其用右手排炮,距离炮眼较近,导致右手前臂截肢,从此便成了独臂。


  伤愈出院后,村上与乡上为了照顾谢永华,安排他到三岔乡民办初中教书,从此开启了他长达三十多年扎根乡村的教育生涯。


  “当老师就要写字,他右手截肢,写字就成了问题。”沈远照告诉笔者,最初,丈夫被安排到三岔乡民办初中教书,不少人质疑他能否胜任教师工作,原因是他右手截肢再也不能用右手写字了。


  “面对别人的质疑,他却横下一条心,开始练习左手写字。”沈远照说,从进入三岔民办初中的那一天起,谢永华就天天练习用左手写字,有时拿铅笔在废纸上练,有时拿粉笔在黑板上练,有时拿着石子在地上练,开始用左手写字时,歪歪扭扭,很不自然,而经过几个月坚持不懈练习,左手写字也渐渐习惯起来。


  “谢老师的毅力,一般人赶不上。”角庙村党支部书记王安明说,谢永华坚强的毅力与客服困难的决心,赢得了广大师生及学生家长的交口称赞,都说他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擦金,都说他是一位自强不息的“乡下保尔”。


  “习惯左手写字的同时,谢永华还学会了用左手做木工活。”三岔完小副校长刘贤明告诉笔者,当时三岔民办初中的桌子板凳大多是教师自己动手做的,谢永华就用左手为学校做了不少桌子板凳。
13.jpg
  谢永华荣获“最美合川人”月度人物称号。

  “谢老师在三岔乡民办初中教了五年书,都是教的毕业班。”三岔完小副校长刘贤明告诉笔者,当时初中都是读两年,谢永华教了五年民办初中,前后送了三届毕业生,每届毕业生都很尊敬他,都说他是一个非常称职的好老师。


  据刘贤明介绍,1981年秋,在三岔民办初中教书的谢永华,却主动要求到自己的老家角庙村小教书。当时的角庙村小地处边远,吃水靠肩挑,烧煤要到最近的永兴街(原永兴乡,今属隆兴镇)上去买,办学条件和生活条件差,学校不光缺老师,仅有的一间教室还缺黑板,本村的学生大多到临近的村小读书。为了让本村孩子在本村村小就读,谢永华决心用自己的独臂改变角庙村小的落后面貌。


  角庙村主任杨恒斌告诉笔者,谢永华来到角庙村小后,教室却没有黑板,于是他便去到临近一所村小借了一块,用左肩扛至教室。有了黑板后,谢永华开始招生。1981年秋,角庙村小一年级破天荒招了50多名学生。


  “大家都是冲着谢老师到角庙村小来读书的,因为他在三岔民办初中教书教出了名气。”杨恒斌说,谢永华从1981年开始到角庙村小教书,这一教就是三十多年,早期教的学生已经当了父母,当了父母的学生又了把自己的孩子送来让他教。


  “他是角庙村小的魂,我们每个学生都很敬重他、怀念他!”学生杨小容告诉笔者,她家住在三庙镇石堰村,由于谢永华老师教书很认真、对学生好、有耐心,她于1990年从石堰村小转到角庙村小读小学五年级,二十多年过去了,她还记得谢老师上门家访,劝不识字的家长支持她读书。如今,她在重庆、合川从事布艺生意,是谢老师给她的人生奠基,是谢老师改变了她的人生。


14.jpg
  谢永华荣获“优秀村小教师”称号。

  一位乡亲信任的“独臂保姆”
  “目前,角庙村附近的几所村小都因生源萎缩停办了,而唯有角庙村小学能够继续办下来,只因为这个边远村小有一个乡亲们信赖的独臂老师。”


  据三岔完小校长姜先毅介绍,因角庙村地处三庙、隆兴、古楼三镇交界处,角庙村小学生源来自三个镇,每隔一年招一个班新生,目前该校有二年级、四年级、六年级各一个班,外加一个幼儿园,全校加幼儿园一共有100名学生,其中80%以上为农村留守儿童。独臂教师谢永华所教的二年级那个班目前有17名学生,来自三庙、古楼、隆兴三个镇,由于他教学认真负责,对孩子有耐心和爱心,附近村民都愿把孩子交给独臂老师教。


  除上课教学外,谢永华还要照顾学生的生活,为学生当“保姆”。角庙村卫生室乡村医生杨善才说,夏天学生中暑,冬天学生感冒,都由谢永华带到村卫生室看病;中午学生放学,距离学校较远的学生不能回家,都是早晨上学时用饭盒装着饭菜到学校来吃,饭盒装饭菜容易冷,都是谢永华和爱人沈远照义务帮学生热饭。来自古楼镇的谢雨欣同学说,谢老师给她和同学热饭从来不收钱,有时还要给他们加蛋,将冷饭炒成蛋炒饭。


  “谢老师还经常用左手帮我们写信,我们都很相信他。”村民王定宽告诉笔者,他有一个叔父在台湾,是解放前抓壮丁出去的,他就是找谢老师帮忙,向台湾写了三封信打听,第一封信没有回音,第二封仍没有回音,写第三封信时,谢老师给他出主意,将第三封信交给原合川县侨联,通过侨联联系福建人民广播电台“海峡之声”广播,很快便联系上高雄的叔父,后来叔父回乡定居。据王定宽介绍,三十多年来,独臂老师谢永华前前后后为乡亲写信、写证明、写救济申请书不下1000份。
15.jpg
  谢永华荣获“十佳敬业教师”称号。
  一位父爱如山的独臂养父
  “谢老师还是一名爱心人士。”村民王定宽告诉笔者,谢永华不仅是乡亲们信任的老师,而且还是一个有非常爱心的老师,他和爱人沈远照还收养了一个别人养不活的女婴。


  沈远照告诉笔者,那是1996年的一个上午,她和爱人谢永华到三岔完小开会,途中经过一个院子,这个院子的藤姓人家带了一个8个月大的女婴。藤家女主人得了淋巴癌,抱在怀里的女婴老是哭啼,女主人急得团团转。她和丈夫见状,于是便忍不住上去抱一抱女婴,那女婴居然不哭了。


  “谢老师、沈老师,这个娃娃不是我们生的,是我们一个远房亲戚生的,是他托我们带的。”藤家人告诉谢永华夫妇,他们的远房亲戚家住潼南的上太和镇,女婴刚生下来不到一个月,她的生母却失踪了,一直下落不明,生父急得没办法,只得将女婴抱到合川的远房亲戚家里,拜托远房亲戚带,自己却独自一人外出打工,从此也失去了联系。而令藤家人意想不到的是,自家的女主人却得了淋巴癌,这个8个大的女婴他们也没办法带了。


  听了藤家人的介绍,谢永华、沈远照夫妇非常同情这个苦命的女婴。当夫妇俩将女婴送还到藤家女主人手中时,女婴却撕肝裂肺大哭起来。谢永华、沈远照夫妇说:“娃娃乖,等我们开了会回来再抱你。”话音刚落,女婴居然不哭了。


  “这娃娃和我们两口子有缘分。”沈远照说,没得几天,藤家女主人就去世了,迫于无奈的藤家人,将女婴抱到角庙村小,无论如何希望他两口子收下。尽管夫妇俩已有一个儿子谢国庆,而面对这个命运多舛的女婴,夫妇俩二话没说就收下了。


  “只要我们有一口饭吃,娃娃就有一口饭吃。”十八年来,谢永华、沈远照夫妇一直把女婴当亲生女儿看待,并给女婴取了一个名字叫谢蜜。


  沈远照告诉笔者,尽管爱人是独臂,而他只要有空,要么让女儿骑在肩上打“马马肩”,要么与儿子、女儿一起玩“老鹰抓小鸡”。儿子谢国庆说,父母收养的妹妹非常懂事,对人有礼貌,也很会感恩,学习成绩也很好,从小学到大学都是自己考上的,目前是长江师范学院大二学生。


  据谢国庆介绍,得到父亲生病住院,妹妹谢蜜专门请了一个月假,守在病床边照顾父亲,一直到父亲去世。“父爱如山,母爱似海”20岁的谢蜜告诉笔者,是独臂养父和养母给了她第二次生命,只可惜养父没有享到她的福,她只有勤奋学习、诚实做人来报答养父养母的养育之恩。


  一座乐于奉献的独臂丰碑
  “谢老师独臂扎根边远村小三十多年,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边远乡村孩子撑起读书梦,他深深感染了我们年轻人,我们也要像谢老师那样扎根乡村!愿谢老师一路走好!”


  角庙村小年轻教师孙玉伦告诉笔者,他于1997年毕业于重庆教育学院美术系,分配到三庙中学教书,2005年到角庙村小从事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受独臂教师谢永华奉献精神感染,支教结束的他,主动留在了角庙村小学,与谢永华老师一起工作至今。


  年轻教师谢萍告诉笔者,她是四川省宜宾市人,1995年大学毕业后,与爱人一起来到爱人的老家角庙村,因角庙村小缺少老师,她当了一名代课老师,1996年考试转正,爱人在重庆做生意开了一家公司,爱人叫她放弃教书,到大城市去打点公司内务,却被她拒绝了。谢萍说:“谢老师一只独臂扎根乡村三十多年,一直到去世,我作为晚辈,怎能为了自己的私利而轻易离开这里?”


  另据三岔完小副校长刘贤明介绍,独臂老师谢永华不仅感染了年轻老师,而且还影响了自己的儿子。他的儿子谢国庆1998年毕业于合川中学,成绩优秀的儿子受父亲影响,毅然报考师范类学校渝西学院,2002年毕业后分配到合川云门中学担任物理老师,成为该校的一名教学骨干。角庙村党支部书记王安明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老少谢老师都是好样的!”


  金杯银杯不如同事、乡亲和学生的口碑。独臂教师谢永华,用生命书写平凡与伟大,用生命铸就灿烂的师魂。尽管他因病去世离开了讲台、离开了他的学生、同事和乡亲,但他树立了一座无私奉献的丰碑!(转自:华龙网)

发表于 2015-10-27 10:50:3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7 11: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萱姐好{:3_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7 16: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路走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8 00: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路走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8 11:3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老师,一路走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8 17:54:3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

看看。。。。。。。。。。。
BgY7hTgQ1W1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9 12: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师楷模,老师一路走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收藏:71 | 帖子:11万

合川周边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