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15 18
开启左侧

第二季第13期丨记录合川制秤手艺人,手工制秤40多年,手艺面临失传...

  [ 复制链接 ]
平凡合川人 315153 15 2019-4-13 14:25:28
16162a9c582a1c812044123f1e778db5.jpg

往前数50年,制秤一度被称为“百工之首”,可以称得上是那个年代的“铁饭碗”。

但随着时代的改变,电子秤的普及,制秤这种锱铢必较、毫厘必究的纯手工精细活在时代变迁之中逐渐没落。

赵万志便是在时代没落中还坚持制秤的“手艺人”。

d90b0a5cfdb2d17185f294d6ac7e2b00.jpg

c0fa7ba30bd3049f28991a78b88096fd.jpg

“小时候看见父亲制秤,觉得特别新奇。到了16岁的时候就开始自己学制秤了,那时候年轻,眼睛好,对这方面也有很浓厚的兴趣,不到两个月就出师了。”赵师傅说起这些的时候,脸上还有自豪的笑容。

后来在厂里面学习,接触制秤越来越多,这就成了赵师傅吃饭的手艺。

2bed09095fb6fd67234b1b17dc302d44.jpg

原来合川衡器厂在整个重庆市都十分闻名,赵师傅和他现在的合伙人都是从合川衡器厂出来的。

后来,合川衡器厂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没落,2004年衡器厂倒闭了之后,赵师傅联合着几位厂里的工人一起开了这个制秤店,最开始有8人,现在只剩4人还在这里坚持着。

689d8d84fc480186c4c16ccb1b7e9c36.jpg

39c254bf1e0d6acacf8c6094d157e863.jpg

“以前合川乡镇上都有制秤的,但是坚持到现在的几乎没有了,大家都另谋出路。现在就剩我们几个人在坚持,我们年龄也大了,眼睛也越来越不好使,等几年退休了,我也不再坚持了。”

c479a1e58c7f97701f9d8d281541d1c1.jpg

距离赵师傅开始学制秤的时候,已经过去了40余年。“以前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卖出十几杆秤,供不应求,现在一两个星期都难得卖出去一把。”说起这些话的时候,赵师傅似乎已经习惯了,但却难掩落寞。

“制作手工秤要经过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面前这跟秤杆还在细细打磨,赵师傅不时的拿起来凑在眼前来看一看有没有做好。

78e8da38a29c04541a3300856b40bf95.jpg

c76de38e77123104f75330d632cd3c7b.jpg

做一杆秤要花费大半天的时间,还鲜少有人买。2006年的时候,赵师傅和他的合伙人商量了之后,店里也开始经营电子秤。

“毕竟时代在向电子秤靠拢,不然我们赚的钱连吃饭都难。”从那个时候开始,赵师傅学习电子秤的维修。在慢慢摸索下,没多久,电子秤的维修这门手艺赵师傅也变得相当熟练。

95ea9836075ad1cfc202002b3d80d8ca.jpg

“这几年来买秤的人越来越少,我们制秤也越来越少,现在制作杆秤配套金属件的铁匠都转行了,我们制秤也是靠着最后剩的这些材料了,这份民族独特的手艺慢慢就没有了。”

a0c9a11dd31df814a2262efadf1e6813.jpg

689d8d84fc480186c4c16ccb1b7e9c36.jpg

如今,用手工秤秤的人越来越少,制秤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当年一度辉煌的手艺,现在已经沦落到无人问津的地步,面临着失传的窘境,绝活恐怕真的要成“绝”活了。

86c70646300dd73366620da5abcf3209.jpg

“我们这个行业已经被淘汰了。”赵师傅的眼里带着些失落与无奈。不过,他也表示,自己会坚持站好这班岗,直到退休,因为这是他心中放不下的情怀。
此文原创
──── 18人觉得很赞 ────
以后就是工艺品了
时代在进步,很多东西本来就要淘汰的,电子称更精确,更便宜,使用更方便,制作成本还要低,杆称是可以淘汰了
以前是在什字街吧,小学的时候天天从哪里路过,旁边的三角粑粑伴随着我的小学时代
为工匠精神点赞!
师傅电话多少
为手艺人点赞!
2019-4-16 14:04:32
好手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高级模式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