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绱鞋”成兴趣
一张旧雨伞布、一把剪刀、一张凳子、还有一个破旧塑料袋里装满绱鞋用的布料工具。这些都是80岁的陈婆婆每天出门的必备物品。
新华书店门口这块地方是陈婆婆摆摊的固定场所。城管没来的时候,她就坐在现在的位置,一边巧手绱鞋,一边给卖鞋。这就是陈婆婆的一天。
陈婆婆是杨柳街的人,很小的时候就看着母亲绱鞋,自己也对绱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慢慢地自己也开始绱鞋,这一做就是二十年。
此时,陈婆婆继续绣起了前一晚还没纳好的鞋垫,只见一针一线在陈婆婆手里变得听话,一针接着一针。没过多久,一个格外可爱的小孩鞋便做成了。
2 从“老师”变为绱鞋手艺人
陈婆婆在九十年代末就开始在这里一边绱鞋一边卖鞋了。20年来陈婆婆基本每天都在这里摆摊,绱鞋卖鞋已经成为陈婆婆生活的一部分。
在陈婆婆的旧雨伞布上摆放着十几双精致可爱的婴儿鞋,有小猪佩奇的、有各种绣花的、还有用钩针钩的毛线鞋...每一双都是陈婆婆亲手制作,都是陈婆婆的心血。
“我原来是民生学校的老师,后来家里的四个孩子没人带,我就辞职回家带孩子了。那时母亲就天天在家绱鞋,我在家带孩子的空余时间就跟着她一起绱鞋,不知不觉这就成为我的爱好了。后来孩子们都大了,我闲不住,每天也没事做就一直绱鞋,做的鞋子越来越多,就想着拿出去卖。结果没想到这种婴儿穿的鞋子特别受欢迎,就一直做到今天了。”
3 老有所成,生活充实
“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可以卖出十几双鞋子,我基本都做不赢。”陈婆婆说,她现在年龄大了眼睛没有以前好了,现在一天最多只能做两双鞋子,每双价格基本都是15元左右。
每天来陈婆婆这里买鞋的人络绎不绝,这种婴儿小孩的鞋子特别受欢迎。“现在手工鞋实在是太少了,基本上都是机器做的,那种鞋底很薄,穿起不舒适又容易坏,自己做的手工鞋穿起舒服牢固,所以大家都喜欢来我这里买。”
陈婆婆每隔两三天就要去市场买布料,还会去了解现在的小孩喜欢什么花型。陈婆婆认为能用自己的手艺来赚钱充实生活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她也希望这种绱鞋手艺唤起城市人儿时的淳朴记忆。
您可以拍摄自己或他人的故事,如果能用文字简单完整的叙述出来,能够拍摄清晰的照片,您就可以直接投稿到我们网站。或者您身边有精彩的故事,您也可以直接联系我们,我们可以面对面的交谈记录。线索提供一经采用,有50-200元的线索费用。关于文章的任何意见或建议、咨询等问题,都可以直接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