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优网

  三江论坛   新青年   漆韵气象新,非遗永传承 ——智能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暑期三下乡
返回列表
查看: 4266|回复: 1
收起左侧

漆韵气象新,非遗永传承 ——智能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暑期三下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30 16: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重庆漆艺在继承中国传统的漆艺工艺上,尤以研磨彩绘、金银粉分光罩漆、彩色蛋壳镶嵌、夹纻胎、堆漆塑像等极富地方特色工艺著称。7月7日,“演绎非遗之美,绽放女性风采”实践团到达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最后一站:漆艺文化坊(“沈氏漆艺工作室”、“重庆奇秀工艺品美术工作室”),用行动感受和体验漆艺独特的魅力。
(图片1)
(图片2)
胡香维,沙坪坝区漆器髹饰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因为热爱,非遗传承人胡香维老师年轻时便经常利用节假日时间,一头扎进漆器髹饰技艺的学习中,并选择传承漆器非遗文化。
实践团到达沈氏漆艺工作室,胡老师及其助理朱焱老师便热情的带领实践团进行休息。随后,胡老师及朱老师带领实践团在展览室进行参观。
(图片3)
(图片4)
(图片5)
参观过程中,朱焱老师向实践团讲解到,重庆漆艺是以天然大漆为主要原料,以手工制作为主,漆艺的研习者不但需要悟性高,较扎实的美术基础,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丰富的实践经验,更要完整的传承整个工艺体系,在制作过程中还需要灵活掌握重庆漆艺的特点,和三度(干度、湿度、温度)和一日三变的特点。
(图片6)
(图片7)
面对“寻找传承人”的这个问题,胡香维老师表示,由于大环境的改变,现在的社会现状已经不允许她们提太多的要求,只要心思细腻,能够静下心好好做作品,都可以进行尝试。同时,胡老师也表示,漆艺是一种文化,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去学习和传承。
(图片8)
朱焱老师表示,知音难遇,好的漆艺作品,遇到懂漆艺又热爱漆艺的人,那自然是最好,但如果遇到的只是了解漆艺的人,那就是遇到困难了,因为这一类人他并不是真正的知道漆艺,他只是在寻找一个既好看又实惠的作品,在传承非遗的道路上,要热爱,要坚持。
(图片9)
随后,在胡香维老师的指导下,实践团进行了漆器体验(制作艺术书签),从“埋伏”、“堆高”、“填平”、“磨破”等步骤,感受漆器制作的不易。
(图片10)
(图片11)
陈奇志,沙坪坝区漆器髹饰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重庆市高级工艺美术大师,从事漆艺制作30余年,注重探索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装饰性和实用性相结合,
实践团到达重庆奇秀工艺品美术工作室,稍作休息后,陈奇志老师便带领实践团参观漆艺作品。参观过程中,陈老师也向实践团表示漆器制作周期比较长,有些至少需要一年,小件的作品也得三五个月,劳动条件艰苦,所以对技术要求相对较高。
(图片12)
(图片13)
(图片14)
面对传承问题,陈奇志老师讲到,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大潮的冲击,再加上漆器生产的基本工序繁多,生产工艺复杂,操作程序多,技术含量高等多种原因,目前大多数技艺人员已另谋出路或退休,所剩者寥寥无几,现在的情况对漆艺传承很不理想,所以只要肯来学,坚持学,品行好就可以。同时,陈老师也表示漆艺是一门技艺,需要用心、细心、耐心,也欢迎广大的青年朋友加入进来。
(图片15)
陈奇志老师的弟子段德鑫老师表示,漆艺制作是非常耗时的,一个小的葫芦制成至少都要耗费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大的摆件可能需要两到三年,并且现在了解漆艺的人并不多,甚至家人朋友都不理解这份工作,希望社会能够扩大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传承非遗。
(图片16)
回望漆艺工艺史,更多的是震撼和感触。通过本次实践走访,我们也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漆器工艺作品能走进千家万户,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学习和传承漆艺,推动漆文化更好地发展与传播。
(文/青协宣传部 张美玲 图/智能工程学院)
智能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供稿
发表于 2022-7-30 16:28:37 来自合优网APP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都失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收藏:5 | 帖子:2243

合川周边游